UID :38778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5.jpg
图片:16.jpg
图片:17.jpg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图片:28.jpg
图片:29.jpg
图片:30.jpg
UID :69143
UID :66925
UID :17301
引用第5楼ytfbuaa于2011-05-20 20:15发表的 回 4楼(zqtong) 的帖子 : OSQt:58K 1.你说的第一点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同轴线、矩形、圆形波导这种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知道哪些模式导通或者截止,如果是比较奇特的形状呢,比如说六边形等? _1z|QC 回:我想常规形状都有公式,其他的需要借助仿真工具可能比较方便。2.一般情况下,大多都是主要使用基模,但是很多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看看其它模式所占的能量的多少的,因为一旦导通了,就有能量传输,你就不能妄下结论说能量主要从基模传输;对于采用高次模的情况,这个分析好像更加重要,因为你非常想知道自己加入1w能量后,用于传输的高阶模到底占多少能量。 %5X}4k!p 3.结构中各阶模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有时候也会比较重要,但是好像也没法仿真~~一般来说,好像简并模式之间应该可以相互转换的,特别是极化简并。 !i0jk,[B= 回:这个为什么不能仿真啊?比方说port 1有两个模,那么S1(1)1(2)就是两个模之间的转换关系,或者说插损吧。记得以前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圆波导中H11模本来极化角为0度,但是因为波导壁并不是理想的光滑,很有可能就发生了极化偏转,这样的话就会对测量的交叉极化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我们实验室测量圆喇叭的E面和H面交叉极化才-30几dB,而仿真往往-100dB以下(达到数值噪声的量级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原因~~ ];bl;BP 回:这个和天线测量的情况类似,仿真往往小的不可计量,而测量是不可能达到那么小的数值的。这个不仅仅和噪声有关,还有测量工具所能达到的极限。不过30dB应该非常小的,矩形波导的匹配负载也就能达到最小回波-30dB左右。 ~|j :xM(i
UID :75782
图片:2011-5-20 22-01-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