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Active Circuit 有源电路区
>
有源射频电路
>
电磁学的巨人--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发帖
回复
3677
阅读
3
回复
电磁学的巨人--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离线
wwinter
UID :634
注册:
2007-01-01
登录:
2010-12-31
发帖:
39
等级:
仿真新人
0楼
发表于: 2007-01-01 19:18:37
— 本帖被 admin 从 未分类综合版 移动到本区(2007-05-28) —
电磁学的巨人--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V 03
A8dIL5
S XIo
VSL6tQp
1.法拉第青年时代与早期的科学工作 法拉第出生于萨里群纽因顿,他的父亲
.FtW$Y~y
是位铁匠,家境贫寒。五岁时随父母到了伦敦。十三岁到家书店当学徒,起初送报
#\GWYWkR
,后来学装订。工余时间他自学化学和物理,并动手做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
B9&"/tT
大英百科全书》中吉尔伯特,富兰克林等人关于电学的研究成果及伦敦一个医生的
zdlysr#
妻子玛西特夫人所写的科普读物《化学漫谈》对他影响很深。由于法拉第积极参加
fnN"a Z
一些科学报告会和讨论会,因而结交了英国皇家研究所的顿斯,1812年2月顿斯帮助
&C`t(e
他参加了著名化学家戴维(Humphrey Davy 1778-1829)在皇家学会的四次化学讲座
jyb/aov
,每次他都细心笔录,清理成稿。同年10月,法拉第学徒期满,又到法国人开的书
?m}vDd
店当了正式的装订工,但他对这种工作并不满意。他曾说:"我渴望离开商业工作,
c7[|x%~
我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和自私的,我希望进入科学部门工作,……,这个想法促使我
1I<D `H%
最后迈出大胆和天真的一步,我给戴维写了一封信,表示我的愿望……"同时附上他
^Z$%OM,
精心整理的笔记。戴维给他复了信,并约见了他。1813年3月戴维把法拉第推荐到皇
Fi14_{
家研究所实验室作他的助理实验员。
wm%9>mA%
b$l@Z&[]
1813年10月,法拉第随戴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旅行,考察经历了法国,意大利
:{E;*v_!v
和瑞士,历时18个月。法拉第在这次学术考察中详细记载了戴维在各地的讲学内容
j[.R|I|
,参观了各国科学家的实验室,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科学家,并了解了他
4ac2^`
们的实验方法,吸取了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扩大了眼界,也为自己日后从事的科
FrIgu k1
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0:mm,t\
t"cGv32b
2.研究经历及成果
n? e&I>1W
K|[[A)tt6
2.1 .电磁转动--法拉第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qfd/t<?|D
xrFFmQ<_W
1821年4月的一天,当沃拉斯顿教授找到戴维,
ogtKj"a
BlF>TI%2
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画有草图的纸。他向戴维解释到,
PxhB=i!'$
E=_M=5]
照他图上画的那样--在两个金属碗中间夹一根直导
%V%*0S|U
)[.FUx
线,通上电,然后拿一根磁棒移近导线,导线就会绕
D'$ki[{,
<7~HG(ks
着自己的轴转起来。当仪器安装好,试了好几次,可
A36 dj
PmZ-H>
能出现毛病的地方都一个个找了,导线与铜碗的接触
d OQU#5
_?x*F?5=
是良好的,确实有较大的电流通过导线,磁场很强离
e23}'qb
n{s `XyH
导线很近,可就是不转。法拉第仔细听了两位科学家
7q&Ru|T33
h# c.HtVE
对这个实验的讨论,勾起了法拉第十几年前在做学徒
n,!PyJ
6}qp;mR E]
时摆弄起电机、莱顿瓶……的回忆,像一粒火种落到
8$xd;+`y'
xX.fN7[
一堆干柴上,法拉第重新研究起电来。研究电和磁,
O(2)A>}
s5_[[:c=^
选甚麽问题呢?很自然,他想起了沃拉斯顿和戴维没有做成功的实验。当他研究了
C!6?.\U/:c
奥斯特的实验,他手拿磁针,绕着导线转。这样,这样,这样……一根磁针是这样
Rq-BsMX!A
,如果导线周围有许多磁针,它们就会形成一个圆,这些圆向着同一个方向。对原
6",S$3q
来磁针来说,是"想"绕着通电导线转,导线当然也"想"绕着磁针转,这是作用与反
jQxv`H
作用的关系。法拉第豁然开朗了。原来沃拉斯顿和戴维弄错了,不是通电导线绕着
(C dx7v2Nh
自己的轴转,应该是通电导线绕着磁铁的磁极转,应该是公转,不是自转。
$b,o3eC
fI9 TzpV
法拉第想通了道理,马上动手做实验。他是用两个大铜盒,铜盒上挖槽作轨道,上
0,a\vs%@X
下两个铜盒,中间夹一根铜棒:夹紧了转不动,夹松了上下接触不好,导线也立不
]?whx&+
住。法拉第想了好几天,9月3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一个玻璃缸的中
^oDC F
央立一根磁棒,磁棒用蜡"粘"在缸底,缸里倒上水银,刚好露出一个磁极。把一根
\dO9nwa?
粗铜丝扎在一块软木上,让软木浮在水银面上,导线下端通过水银接到伏打堆的一
v9QR,b`n
个极上,导线上端通过一根又软又细的铜线接到伏打堆的另一个极上,当接通电路
Q*u4q-DE
后,导线转动了!
/GCI`hx>"
F'^6ra9
法拉第是一位实验巨匠,善于设计巧妙的实验,在这里我们可以略见一二。
Q x}\[
iG( )"^G
2.2 电磁感应的发现和场概念的诞生
]a F,r"
q+<X*yC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使其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这给法拉第两个
,_ }
启示:第一,通电导线对磁铁有影响,反过来,磁铁当然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影响
#EQwl6
,在上述实验中,法拉第已证实了这一点。第二,在奥斯特实验中,通电流的导线
`dO)}}| y
所以能使磁针偏转,是因为电流产生了磁,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那麽反过来,磁
Z7a~M3VnZ
当然也应该能够产生电流。这是法拉第想要实现的,也是电磁感应的思想起源。18
A\nL(Nd
24到1828年,法拉第做了四次实验,全都失败了,但法拉第没有轻易认输。1825年
TUuw
,英国电学家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不久后,美国青年物理学家亨利进行改进,这
];P$w.0
给了法拉第不少启示和信心的支持。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又做了一次堪称十九世
gVO<W.?
纪最伟大、最杰出的实验。
r`Y[XzT9
#usi1UWB#Q
实验记录如下:
,Dd )=
}SpjB
(一) 实验了磁产生电,等等,等等。
9.:r;H G
puEuv6F
(二) 用软铁做了个圆铁环,厚度七分,外径六寸。在铁环的半边绕了许多匝铜线
8,d<&3D
,匝间用线和布绝缘--共有三个线圈,每个用二十四尺的铜线绕成,它们可以联成
0%$E^`
一个线圈,也可以分别使用。用电槽进行了实验,三个线圈彼此之间是绝缘的,把
/UtCJMQ
铁环的一边称作A。中间空开一点距离,再在铁环另一边用两根铜线绕成两根线圈,
\ <b-I
总距离大约是六十尺,绕向和前述线圈一致这一边称为B。
yE1M+x./
^x8*]Sz#x
(三) 把十个电池连在一起,每个电池极板的面积是四平方寸,把B边的两个线圈
lMoi5q
联成一个线圈,把它的两个端点用一根铜线联接起来,那根铜线恰好在磁针上面一
s$ZzS2d
点,然后,把A边一个线圈的两端和电池联接;立即对磁针产生了可以观察到的作用
zg L0v5vk
。磁针振荡了,最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当断开A边和电池之间的联接,磁针又一次
|+K3\b
受到了扰动。
8@y@}
QT)D|]bH
(四) 把A边的所有导线联成一个线圈,使电池的电流流过全部线圈。对磁针的影
AWsy9
响比以前强得多。
,kS3Ioj
#D4gNQg@R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功,今天工业上,家庭使用的变压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
^'9:n\SKQ
来的。然而法拉第却不满足,因为感应不出稳定的电流,且电流很弱,瞬息即逝。
ntK#7(U'
A边电流一稳定,B边的电流就消失。即使B边感应出稳定的电流,它也只是电转化为
`L n,qiA
电,不是法拉第理想中的把磁转变为电。
4JV/Ci5
]U?)_P@}
3.最伟大的发现--电磁感应
iG*@(
z !2-U
法拉第有一个习惯,每当做出一个新发现之后,他总要改进仪器,变换条件,
QlT{8uw)
从各个角度对这个新发现进行细致、透彻的研究。"伏打电感应"微弱,转瞬即逝,
J=v" HeVm
但毕竟是一个全新现象,它预示电和磁之间有一种不平常的关系。
9+><:(,
k<xPg5
法拉第首先改进仪器,用悬线电流计代替
j_YpkKhen
2wCTd:e:
小磁针,这样就能比较精确的测定A边电流接
R{={7.As+
cXP*?N4Cf
通或断开时B边感应电流的大小。法拉第又将
<=D!/7$O
lAYyxG#
铁环改成铁棒,仍旧有感应电流产生,但比用
2UqLV^ZY
a^wGc+
铁环时弱。后来他又用硬纸做成一个芯子,把
Z{&dzc
bn$a7\X-
A、 B都绕在它上面,断开或接通的瞬间弦线
za$v I?ux
D2<(V,h9
电流计小磁针仍略有偏转,比起铁芯却小得多。
=SMI,p&
Nmu;+{19M
法拉第明白了"伏打电感应",实际上是通过磁
i~1bfl
7tbM~+<0
来传递的。法拉第又进一步研究为什麽接通或
n~`1KC4
)> >Tj7
断开时才能感应出电流。答案得出来了,条件
=@BVO@z@
W>[0u3
是磁的变化。那麽,为什麽要用电来产生磁的
;J<K/YdI
zX=K2tH
变化,为什麽不直接用磁来产生磁的变化呢?
4R<bfZ43
y8~/EyY|^
法拉第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引导着他一步步靠近了成功。他马上又开始实验,在硬
9Q)9*nHe
纸管上绕一个线圈,拿起一根磁棒迅速的插入或拔出纸管时,指针摆动了一下,法
qk Hdr2
拉第多年的理想实现了。然而, ..
8['8ctX
Js{X33^Ju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离线
wwinter
UID :634
注册:
2007-01-01
登录:
2010-12-31
发帖:
39
等级:
仿真新人
1楼
发表于: 2007-01-01 19:22:57
电磁学的巨人--法拉第和麦克斯韦2
4.成功的因素
OZSM2 ~
&;x*uG
4.1 坚定的信念
1x'H#
f6$$e+
把磁转变为电,这个念头是从法拉第坚定的哲学信念中来的。他认为自然界是统
\OlB(%E7
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联系的,大自然中万物纷呈,变化无穷。电能生光、
7A=*3
生热、生磁。现在又发现了电磁感应,磁也能产生电……所谓的电、磁、光、热、
D\@)*"
以至化学亲和力和万有引力,这千变万化的力实质上是根源于同一的力,它们不过
`|2p1Ei
是名称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当时一般人都认为,只有伏打电才能使化合物分
=^5,ua6
解,法拉第却偏偏用起电机产生了普通电,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磁电、用动物电去电
pRez${f.(s
解化合物……法拉第坚定的哲学信念支撑着他艰辛的科学研究之路,使他一步步迈
4DTT/ER'qA
向成功。反过来,他的成功又为坚定的信念--自然界是和谐的、统一的,提供了有
Y<WA-dYoF
力的证据。借助于科学大师们高尚的科学信念与思想,去引导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质
yV4rS6=
朴、统一,从而对培养我们的科学鉴赏力有很大的帮助。
2m8|0E|@
C" 2K U*
4. 2 敏锐的洞察力
eE0'3?q(
s`$YY_
费曼曾说过?quot;干物理得有鉴赏力。"所谓鉴赏力,就是那种善于从真、善、
fvNj5Vq:
美的结合上敏锐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创建理论的能力。物理学是洞察力的一种形式。
0e,U&B<W
法拉第只上过小学,数学修养很差,但有极强的物理直观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他
FpYeuH%
用这种能力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法拉第又以善于设计各种巧妙的实验著称,实验又
*K'_"2J
人为地创造了提供观察的条件,这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素集于法拉第一身
Hl*V i3bQU
,在法拉第的成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
)?$zY5
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在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的同时,科拉顿也在做这个实验
V/dL-;W;
,但是结果法拉第成功了,科拉顿却错失良机,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就是一个很好
CTP!{<ii
的见证。不管是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实验技能,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因而我
4))5l9kc.
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要重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
/>0 Bm`A
应该从法拉第身上学习的最为宝贵的东西。
UNOKK_
. l>.
4. 3 追根溯源,不懈的努力
@?/> $
tso\bxiU
为了将磁转化为电,法拉第在1824到1828的四年里,他做了多次尝试,但无一例
cAQ_/>
外的都失败了。虽然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他有坚定的哲学信念的支持,但是法拉第
&`LR{7m
如果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不坚持不懈努力的话,那麽,发现电磁感应的将另是他
`=.A])>
人。经过四年无数次失败的打击,法拉第却"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法拉第成功、
,bRYqU?#0
每一个科学家成功、我们每个人有所建树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还有要提到的
AK_,$'f
是,法拉第那种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精神。从前面法拉第的经历来看,如果没有
ObzFh?W
这种精神,那麽,在第一个发现之后他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因为那是世界上第一个
\&,{N_G#L.
马达,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麽,他在发明了变压器之
PJn|
后就又可能停滞,因为那是他又一个重要发明。正是由于法拉第具备了这种刨根问
VEGp!~D
底、追根溯源的精神,才使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为路边的朵朵鲜花所留恋,
yBYZ? gc
而一直走到了远方的宝殿--电磁感应。
:RG=3T[
x1'4njTV$
4. 4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事实
4R&e5!
m2x=Qv][@c
1832年法拉第宣告他发明了电磁感应之后,安培声称,实际上他在1832年就已经
$*S&i(z
发现了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电流。事实的确如此。安培在他的一次实验中已
nYE''g+x
经作出结论:"感应能够产生电流这一事实,尽管它本身是很有趣的,但它与电动力
F5s`AjU
作用的总体理论是无关的。"安培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的原因是他把他的分子电流理论
mJYG k_ua
看的极为重要,而电磁感应却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是因为,如果他承认在实
/V"6Q'D
验中产生的同轴电流,那麽他的宝贵的理论就无立足之地了。他在1822年写的实验
jFH wu*
日记中的结论表明:无论他观察到什麽,他都会坚持把它解释成分子电流,或者至
x T{s%wE
少是分子样大小的电流的存在依据。安培被他自己的理论完全囚?恕H欢?胬硎遣
!M(3[(Ni
灰匀说囊庵疚??频摹K淙坏笔卑才嘁言诳蒲Ы缦碛幸欢ǖ纳????ɡ?诿挥斜
#!>QXiyR
蝗ㄍ??笥遥?庖坏阍谒?罄捶⒄棺约旱某÷凼庇肱6俚某?嗬砺壑?涞拿?苤幸
yLY$1#Sa
渤浞直硐殖隼础U?欠ɡ?诩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科学事实和实
`#c36
事求是的作风,使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中坚持了正确的方向。
k+%c8w 9
Bgf'Hm%r
5.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思想及发展
iQ8T3cC+
sz@Y$<o
5.1 麦克斯韦的成长经历及思想的形成
ph~d%/^jI
{;^GKb+
1831年11月13 日,刚好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不久,麦克斯韦出生在苏格兰首
9.^2CM6l
府爱丁堡。跟出身寒微的法拉第不同,他家学渊博,祖上有不少名流学者。父亲在
HU47S
乡下有产业;职业是律师 ,兴趣却在科学技术上,他爱设计机器、爱科学、爱提问
3:mZ1+
。麦克斯韦从小受到熏陶,上中学时已才华出众,第二年考入爱丁堡大学。三年后
LKsK!X
转入剑桥大学,以甲等数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麦克斯韦受父亲的影响,他对
A2p]BW&
实际问题感兴趣,他的研究题目都是怎样运用数学解决物理学、天文学或工程问题
QZ2a1f'G
。
^$x1~}D
D6vhW:t8?
麦克斯韦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最初研究光的色彩理论。不久他读到法拉第的电磁
mFx\[S
实验研究。用充满力线的场代替牛顿的真空,用力在场中以波的形式和有限的速度
+d'1
代替牛顿的超距作用,这不同凡响的大胆见解唤起了麦克斯韦的想象力,引起了他
8}.V[,]6
的共鸣。然而麦克斯韦也看到,法拉第的表述方法不够严格,有漏洞,正是在这里
~gA^tc3G
他可以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数学才能。
QnH;+k ln
8 \Uy
1855年12月10日,麦克斯韦在剑桥大学宣读了他的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
kVY0 E
的力线"。他开宗名义,第一句话是:"关于电的科学,目前的状况对于思考特别不
]x1o (~
利"。麦克斯韦要改进这种状况。他运用法拉第的力线思想,把法拉第发现的种种迥
E(miQ
然不同的现象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地展现在数学家、物理学家们面前。要作
=jD9oMs
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澄清物理概念,建立一个物理模型,
ltg\x8w?c
以便类比借鉴;第二,要运用数学工具,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法拉第对电流周围
~(P\'H&(h
的磁力线所作的物理描述,被麦克斯韦概?乀一个矢量微分方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
\]Y=*+{
端,法拉第的物理直觉能力和麦克斯韦的数学分析技巧开始会合了。
M}\p/r=
pdq5EUdS
5. 2 优势互补,完美的结合
(4Ha'uqz
.:9XpKbt
法拉第比麦克斯韦年长四十岁,他们的出身、所受的教育、性格、爱好截然不同
ohlCuH3
。一个来自社会最低层,一个门第高贵。一个连小学也没毕业,一个是名牌大学的
'XP
高才生。法拉第讲话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麦克斯韦才思敏捷,言辞锋利,却不管
iL8:I)z
听的人懂不懂,只管自己发挥。一个是实验巨匠,一个是数学高手。一个善于运用
\L:+k `
直觉,把握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设计巧妙的实验、观察、记录、归纳;一个擅长建
D^<5gRK?
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技巧、演绎、分析、提高。如果把他们两个人的特点集于一身
kj]m@mS[
,那就是一个理想的物理学家了。现在他们确实汇集在一起。他们坚信场的物质性
<gLq?~e|A
,反对牛顿的超距作用;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建立一个全新的、不从属于牛顿自
f|NWn`#bY
然哲学体系的电磁学理论。
1`F25DhhY
6|B;C
5. 3 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lw$k93
d8N4@3 CkL
在麦科斯韦建立他的电磁理论之前,诺埃曼、韦伯等德国物理学家继承了安培的
-40s
超距作用观点,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做过不少贡献,形成了电动力学的所谓大陆学派
9}<iS w[
。但是,他们企图在力学的框架内理解电磁现象,提出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势"来
!JnxNIr&i|
描述电磁过程,理论复杂而不自然,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麦克斯韦则
ewOe A|
继承了法拉第的近距离作用观念,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o<&s{6L
v%4zP%4Ak[
麦克斯韦走了三大步才建立起电磁理论,前后历时十余年。他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
(RafidiH
中到法拉第的力线上。
wCw_aXqq
z:W|GDD1
1856年,他发表了电磁理论方面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在开尔文对热传
Nc\jA=
导现象、流体运动和电磁力线的类比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试图将法拉第的力线概念
+OeoA{-W
表述成精确的数学形式。他在文中给出了电场的已知定律的微分关系式。
(yv)zg9
fIii
1862年,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的力线"。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分子涡
`^'0__<M
流以太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电学和磁学中全部已知的基本定律。除此之外
J5L[)Gd)D
,麦克斯韦还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变化电场引起介质电
yo]8QO]97
位移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传导电流一样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位移电流完全是麦克
AVi,+n
斯韦的独创(在没有任何实验提示的情况下,只是为了保证理论的自恰性--与电荷
~n{lu'SIX2
守恒定律兼容而大胆引入的)。因此,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决不仅仅是法拉第的思想
$m[*)0/
的数学精确化。提出位移电流不但保证了理论的自恰性,而且使理论具有一种对移
1pJ?YV
性: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电
39oI &D>8
场,这就为脱离场源而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电磁场的独立存在提供了依据。电
wak`Jte=}m
磁场是一种新型的运动,以横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形成所谓的电磁波。
flS_rY5
Ur,{ZGm
1865年,他发表了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他不再用他过去提出的以
a'|/=$
太模型,而是通过数学解析方法,总结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基本方程--麦克
4cZlQ3OE.
斯韦方程组。由这个方程组,他推出电磁场所满足的波动方程,预言了电磁波的存
4)].{Z4q
在。由于算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真空的光速相同,麦克斯韦断言光就是
,nGZ(EBD
频率在某一范围的电磁波,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这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硕果。
6>F1!Q
XM<
iXD=_^^o .
6. 4 伟大之处
;wF)!d
.&;:X )
麦克斯韦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数学作为物理研究的工具是
<hB~|a<#
极为重要的。麦克斯韦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
ds:&{~7L<T
得出麦氏关系,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还要说明的是:麦克斯韦先用以太模型导出
!+Zso&
新的方程组,然后又敢于舍弃原来的力学比拟,让电磁场理论从机械论框架中解脱
v])R6-T-
出来,成为独立的对象,这就是麦克斯韦的伟大之处。有人曾这样比喻:对麦克斯
t`G<}t
韦来说,机械模型就好像建筑高楼大厦时的脚手架,楼房建好之后,脚手架就一点
RWdx)qj{
一点地被拆掉了。这一点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安培形成鲜明的对比,安培完全被自己
k56*eEc
的理论框架囚禁了,从而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这其实是创新思维在科学发
P%y$e0
展进程中重要作用的一个典型实例,对于我们今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创新思
Y8Z-m (OQ
维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JK^pb0ih
TSKR~3D#
六.电磁理论的意义
6(-c$d`C.0
f,:2\b?.
麦克斯韦方程组被列入"改变世界面貌的10个公式"之一,当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C sx EN4
将电磁学的大厦建立起来以后,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赫兹。他用实验证
41#YtZ
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不到六年时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就分别实
,.TwM;w=
现了无线电的长距离传播。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话、电视、雷达,数不
KD73Aw
尽的无线电技术蓬勃发展起来,使人类的生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多
Igb%bO_
--
共
条评分
离线
wwinter
UID :634
注册:
2007-01-01
登录:
2010-12-31
发帖:
39
等级:
仿真新人
2楼
发表于: 2007-01-01 19:35:20
A=l1_8,`h
Ufv0Xj
[*v-i%U}
4.成功的因素
%\?Gzc_
(m&''yaH
4.1 坚定的信念
-r@/8"
^ Mw=!n[
把磁转变为电,这个念头是从法拉第坚定的哲学信念中来的。他认为自然界是统
'Z`fZ5q
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联系的,大自然中万物纷呈,变化无穷。电能生光、
T8\%+3e.
生热、生磁。现在又发现了电磁感应,磁也能产生电……所谓的电、磁、光、热、
, \R,O
以至化学亲和力和万有引力,这千变万化的力实质上是根源于同一的力,它们不过
06fs,!Q@
是名称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当时一般人都认为,只有伏打电才能使化合物分
Sn-D|Z
解,法拉第却偏偏用起电机产生了普通电,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磁电、用动物电去电
fhbILg
解化合物……法拉第坚定的哲学信念支撑着他艰辛的科学研究之路,使他一步步迈
uoe>T:
向成功。反过来,他的成功又为坚定的信念--自然界是和谐的、统一的,提供了有
C5&+1VrP
力的证据。借助于科学大师们高尚的科学信念与思想,去引导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质
&ZAc3@l[c
朴、统一,从而对培养我们的科学鉴赏力有很大的帮助。
ky0,#ZOF
p^i]{"sjbU
4. 2 敏锐的洞察力
A:YWXcg
*[0)]|r
费曼曾说过?quot;干物理得有鉴赏力。"所谓鉴赏力,就是那种善于从真、善、
AW/)R"+
美的结合上敏锐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创建理论的能力。物理学是洞察力的一种形式。
H <ugc
法拉第只上过小学,数学修养很差,但有极强的物理直观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他
<G#z;]N
用这种能力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法拉第又以善于设计各种巧妙的实验著称,实验又
uW^ W/S%'
人为地创造了提供观察的条件,这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素集于法拉第一身
{6brVN.V
,在法拉第的成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
n8 e4`-cY
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在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的同时,科拉顿也在做这个实验
q($fl7}Y
,但是结果法拉第成功了,科拉顿却错失良机,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就是一个很好
XaR(~2
的见证。不管是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实验技能,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因而我
Ps9YP B-
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要重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
]-tAgNzl%
应该从法拉第身上学习的最为宝贵的东西。
tqT-9sEXX.
V SUz+W
4. 3 追根溯源,不懈的努力
IXt cHAgX
C^!ej"
为了将磁转化为电,法拉第在1824到1828的四年里,他做了多次尝试,但无一例
FN29 5:Iuw
外的都失败了。虽然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他有坚定的哲学信念的支持,但是法拉第
i*ji
如果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不坚持不懈努力的话,那麽,发现电磁感应的将另是他
[nG[@)G~0M
人。经过四年无数次失败的打击,法拉第却"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法拉第成功、
kH>^3(Q\
每一个科学家成功、我们每个人有所建树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还有要提到的
-[-Ry6G
是,法拉第那种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精神。从前面法拉第的经历来看,如果没有
.}DL%E`n
这种精神,那麽,在第一个发现之后他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因为那是世界上第一个
iBPx97a
马达,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麽,他在发明了变压器之
b%M|R%)]
后就又可能停滞,因为那是他又一个重要发明。正是由于法拉第具备了这种刨根问
HK!Vd_&9,
底、追根溯源的精神,才使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为路边的朵朵鲜花所留恋,
:j(D&?ao
而一直走到了远方的宝殿--电磁感应。
2-.%WhE/
jG~UyzWH;
4. 4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事实
$,#,yl ol
QE%|8UFY
1832年法拉第宣告他发明了电磁感应之后,安培声称,实际上他在1832年就已经
d&5GkD.P
发现了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电流。事实的确如此。安培在他的一次实验中已
C!J6"j
经作出结论:"感应能够产生电流这一事实,尽管它本身是很有趣的,但它与电动力
Q5pm^X._j
作用的总体理论是无关的。"安培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的原因是他把他的分子电流理论
>W?7a:#,
看的极为重要,而电磁感应却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是因为,如果他承认在实
Oky9GC.a
验中产生的同轴电流,那麽他的宝贵的理论就无立足之地了。他在1822年写的实验
W5a>6u=g,
日记中的结论表明:无论他观察到什麽,他都会坚持把它解释成分子电流,或者至
TM?7F2
少是分子样大小的电流的存在依据。安培被他自己的理论完全囚?恕H欢?胬硎遣
} P/ x@N
灰匀说囊庵疚??频摹K淙坏笔卑才嘁言诳蒲Ы缦碛幸欢ǖ纳????ɡ?诿挥斜
DU.[Sp
蝗ㄍ??笥遥?庖坏阍谒?罄捶⒄棺约旱某÷凼庇肱6俚某?嗬砺壑?涞拿?苤幸
P'q ._U
渤浞直硐殖隼础U?欠ɡ?诩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科学事实和实
/dt'iai~l
事求是的作风,使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中坚持了正确的方向。
Mq2[^l!qu
FAP1Bm
5.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思想及发展
f+Da W
c0W4<(
5.1 麦克斯韦的成长经历及思想的形成
N~@VZbS(6
V0'_PR@;
1831年11月13 日,刚好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不久,麦克斯韦出生在苏格兰首
&yQM8J~
府爱丁堡。跟出身寒微的法拉第不同,他家学渊博,祖上有不少名流学者。父亲在
rCFTch"
乡下有产业;职业是律师 ,兴趣却在科学技术上,他爱设计机器、爱科学、爱提问
+)7Yqh#$
。麦克斯韦从小受到熏陶,上中学时已才华出众,第二年考入爱丁堡大学。三年后
}^ G&n';J
转入剑桥大学,以甲等数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麦克斯韦受父亲的影响,他对
{uuvgFC
实际问题感兴趣,他的研究题目都是怎样运用数学解决物理学、天文学或工程问题
Dt8wd,B
。
b=j]tb,
HnmByn\j
麦克斯韦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最初研究光的色彩理论。不久他读到法拉第的电磁
XG_Iq ,
实验研究。用充满力线的场代替牛顿的真空,用力在场中以波的形式和有限的速度
n*U+jc
代替牛顿的超距作用,这不同凡响的大胆见解唤起了麦克斯韦的想象力,引起了他
NK0hT,_
的共鸣。然而麦克斯韦也看到,法拉第的表述方法不够严格,有漏洞,正是在这里
7+^4v(s
他可以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数学才能。
(8/Qt\3jv
PM!7ci
1855年12月10日,麦克斯韦在剑桥大学宣读了他的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
)XAD#GYM
的力线"。他开宗名义,第一句话是:"关于电的科学,目前的状况对于思考特别不
/"%QIy'{
利"。麦克斯韦要改进这种状况。他运用法拉第的力线思想,把法拉第发现的种种迥
l#G }j^Q
然不同的现象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地展现在数学家、物理学家们面前。要作
kN,WB
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澄清物理概念,建立一个物理模型,
(Jb[_d*
以便类比借鉴;第二,要运用数学工具,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法拉第对电流周围
~ E|L4E
的磁力线所作的物理描述,被麦克斯韦概?乀一个矢量微分方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
b(McH*_8e
端,法拉第的物理直觉能力和麦克斯韦的数学分析技巧开始会合了。
B)`^/^7
|`yzH$,F
5. 2 优势互补,完美的结合
7Vxe]s
%Jc>joU
法拉第比麦克斯韦年长四十岁,他们的出身、所受的教育、性格、爱好截然不同
L?(% *
。一个来自社会最低层,一个门第高贵。一个连小学也没毕业,一个是名牌大学的
95CCje{o_
高才生。法拉第讲话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麦克斯韦才思敏捷,言辞锋利,却不管
(6Sf#M
听的人懂不懂,只管自己发挥。一个是实验巨匠,一个是数学高手。一个善于运用
+: oD?h
直觉,把握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设计巧妙的实验、观察、记录、归纳;一个擅长建
M`kR2NCi
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技巧、演绎、分析、提高。如果把他们两个人的特点集于一身
9QryW\6.@z
,那就是一个理想的物理学家了。现在他们确实汇集在一起。他们坚信场的物质性
Obm@2;^g6
,反对牛顿的超距作用;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建立一个全新的、不从属于牛顿自
1GL@t?S
然哲学体系的电磁学理论。
@YfCS8 eH
:g[G&Ds8
5. 3 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Ood'kAH1B
I+^B] @"
在麦科斯韦建立他的电磁理论之前,诺埃曼、韦伯等德国物理学家继承了安培的
!^*I?9P
超距作用观点,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做过不少贡献,形成了电动力学的所谓大陆学派
#Zy-X_r
。但是,他们企图在力学的框架内理解电磁现象,提出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势"来
_Ak?i\
描述电磁过程,理论复杂而不自然,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麦克斯韦则
YOHYXhc{S
继承了法拉第的近距离作用观念,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63?fn~0\
KGI0|Z]n~
麦克斯韦走了三大步才建立起电磁理论,前后历时十余年。他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
h7H#sL[^
中到法拉第的力线上。
_F1{<" 4
I=3e@aTZ,
1856年,他发表了电磁理论方面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在开尔文对热传
!B_?_ a
导现象、流体运动和电磁力线的类比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试图将法拉第的力线概念
+T@a/(Gl
表述成精确的数学形式。他在文中给出了电场的已知定律的微分关系式。
Rtl;*ZAS
%Pb 5PIk4
1862年,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的力线"。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分子涡
~CB6+t>
流以太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电学和磁学中全部已知的基本定律。除此之外
T8i9
,麦克斯韦还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变化电场引起介质电
VIxt;yE
位移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传导电流一样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位移电流完全是麦克
F+@E6I'g
斯韦的独创(在没有任何实验提示的情况下,只是为了保证理论的自恰性--与电荷
?"no~(EB
守恒定律兼容而大胆引入的)。因此,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决不仅仅是法拉第的思想
hp E?
的数学精确化。提出位移电流不但保证了理论的自恰性,而且使理论具有一种对移
fYzOT,c
性: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电
"A_WU|
场,这就为脱离场源而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电磁场的独立存在提供了依据。电
F"-w
磁场是一种新型的运动,以横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形成所谓的电磁波。
O}!L;?
&)p/cOiV
1865年,他发表了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他不再用他过去提出的以
;=.QT
太模型,而是通过数学解析方法,总结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基本方程--麦克
$I7/FZP
斯韦方程组。由这个方程组,他推出电磁场所满足的波动方程,预言了电磁波的存
_~`\TS8
在。由于算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真空的光速相同,麦克斯韦断言光就是
aQEMCWxZ
频率在某一范围的电磁波,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这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硕果。
<k^P>Irb3t
%q@eCN
S)0bu(a`Z,
6. 4 伟大之处
?wR;"
Eqg(U0k0
麦克斯韦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数学作为物理研究的工具是
Zbp ByRyN
极为重要的。麦克斯韦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
*eO@<j?
得出麦氏关系,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还要说明的是:麦克斯韦先用以太模型导出
|WB<yA1
新的方程组,然后又敢于舍弃原来的力学比拟,让电磁场理论从机械论框架中解脱
AE)<ee%\\
出来,成为独立的对象,这就是麦克斯韦的伟大之处。有人曾这样比喻:对麦克斯
rwlV\BU
韦来说,机械模型就好像建筑高楼大厦时的脚手架,楼房建好之后,脚手架就一点
[z:bnS~yiD
一点地被拆掉了。这一点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安培形成鲜明的对比,安培完全被自己
L/w9dk*uv
的理论框架囚禁了,从而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这其实是创新思维在科学发
nJ|8#U7
展进程中重要作用的一个典型实例,对于我们今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创新思
y/m^G=Q6g#
维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61Nj&1Ze
q(Y<cJ?X
六.电磁理论的意义
h !~u9
7FVu[Qu
麦克斯韦方程组被列入"改变世界面貌的10个公式"之一,当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x hFQjV?V
将电磁学的大厦建立起来以后,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赫兹。他用实验证
S4]xxc
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不到六年时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就分别实
xi=qap=S^9
现了无线电的长距离传播。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话、电视、雷达,数不
Qj? G KO
尽的无线电技术蓬勃发展起来,使人类的生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多
共
条评分
离线
hankerer
UID :14
注册:
2006-10-04
登录:
2024-01-12
发帖:
247
等级:
仿真三级
3楼
发表于: 2007-01-15 09:22:26
向他们学习。呵呵。MAXWELL是电磁学的巨人啊。
共
条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上网!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