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雷达与毫米波技术交流
>
技术基础
>
电大尺寸目标的RCS仿真
发帖
回复
2359
阅读
7
回复
电大尺寸目标的RCS仿真
离线
springrc
^^^^^^^^^^^^^^^^^^^^^^^^^^^^^^
UID :14556
注册:
2008-07-01
登录:
2021-02-02
发帖:
700
等级:
积极交流六级
0楼
发表于: 2009-08-28 15:57:41
仿真电大尺寸目标的RCS用什么软件比较 ..
o+\?E.%%g
.SBN^fq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离线
dreamerwxf
UID :20369
注册:
2008-10-29
登录:
2019-10-15
发帖:
190
等级:
仿真三级
1楼
发表于: 2009-08-28 16:03:26
FEKO,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共
1
条评分
springrc
rf币
+4
-
2009-08-28
离线
springrc
^^^^^^^^^^^^^^^^^^^^^^^^^^^^^^
UID :14556
注册:
2008-07-01
登录:
2021-02-02
发帖:
700
等级:
积极交流六级
2楼
发表于: 2009-08-28 16:13:23
回 1楼(dreamerwxf) 的帖子
多谢
共
条评分
离线
dreamerwxf
UID :20369
注册:
2008-10-29
登录:
2019-10-15
发帖:
190
等级:
仿真三级
3楼
发表于: 2009-08-28 16:14:57
补充下,计算电大尺寸RCS,目前最成熟可用的方法就是多层快速多级子MLFMM,美国的FISC早在几年前就可以算大几千万未知量。FEKO是最早实现该方法商用化的软件。
共
条评分
离线
潇湘行
UID :2412
注册:
2007-05-06
登录:
2009-08-29
发帖:
18
等级:
仿真新人
4楼
发表于: 2009-08-28 19:29:32
目标的电磁计算方法可以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精确算法主要包括求解Maxwell方程积分式的时/频域矩量法MOM、求解Maxwell方程微分式的时/频域有限差分法FD、以及求解泛函变分的时/频域有限元FEM等,近似算法一般指基于射线光学的高频算法,如几何光学GO、几何绕射GTD、物理光学PO、物理绕射PTD、一致 性绕射UTD等。
m,,-rC
精确的电磁计算方法通过将目标模型几何离散、方程数值离散等过程求解目标的电磁特性,MOM的几何离散以三角面元、四面体为主,FDTD以六面体为主、FEM以四面体为主。精确算法计算结果通常很精确(只要设置适当),但是计算量大,因此精确算法本身一般只能求解中等电尺寸规模问题。后来有才子佳人提出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一种可以加速MOM求解速度并能降低内存需求的算法,至此,精确算法MOM才开始用于计算电大问题,这是90年代以后的事啦,IEEE上有几篇关于MLFMA连载。FDTD还没有什么从本质上特别有效的加速算法,因此其计算规模一般只能控制在中等电尺寸。FEM算中等电尺寸都有困难!
f{FW7T}O2
基于射线光学的高频算法,其计算量非常小,大部分算法都不要求剖分目标模型,因此特别适合计算电大目标。但是高频算法应用起来需要特别专业,需要对问题本身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要谨慎选择某种高频算法,否则误差会很明显,甚至是错误的结果。
y/h~oGxy
因此,能算电大尺寸目标RCS的电磁计算方法只有MOM+MLFMA和高频算法。
IUAx*R
iKN~fGRc
下面再论软件: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商业软件的核心算法基本上都是基于上述电磁方法的。如FEKO以MOM为核心,MLFMA加速,另外还有高频算法的接口;CST的MWS以有限积分法(类似有限差分)为核心算法,06B版后内嵌了MOM+MLFMA模块,据说10版后也会添加高频算法;HFSS以FEM法为核心,但是到目前为止(HFSS11版)还不能有效解决电大问题。还有一些其它软件,例如XFDTD、EMPIRE等以精确算法为主的软件,以及主打高频算法的软件如Wireless_insite等,都存才或者问题算不大,或者精确度难以保证的缺陷。
UGj!I
AcyiP
电磁计算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算得准,其次再考虑算得大。因此首选基于精确算法的软件,仅仅个别问题才能用高频算法。至此,FEKO和CST(最好等到2010版,马上出来)是计算电大目标电磁特性的较好软件,它们都支持分布式并行计算,可以将问题算准算大,而且它们都有高频算法的接口,只要你够专业,判断准确,就放心大胆地用高频算法吧!!!
nZ>qM]">u
Yw"o_
纯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共
1
条评分
workhard
rf币
+5
积极参与
2009-09-02
离线
workhard
WORKHARD
UID :19957
注册:
2008-10-23
登录:
2011-09-22
发帖:
435
等级:
积极交流五级
5楼
发表于: 2009-09-02 22:30:36
看了4楼的介绍很长知识呀,多谢分享!
共
条评分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离线
zihan
UID :69364
注册:
2010-11-16
登录:
2011-03-09
发帖:
9
等级:
旁观者
6楼
发表于: 2010-11-16 22:50:24
正要用这个软件,多谢!
共
条评分
离线
shuishoujia
我慢我先跑
UID :68991
注册:
2010-11-09
登录:
2019-02-26
发帖:
49
等级:
仿真新人
7楼
发表于: 2010-11-23 11:25:11
回 4楼(潇湘行) 的帖子
这个结论有点不同观点,精确算法算的准的前提是模型够精细,工程上,一架飞机挂不挂弹RCS值都差别很大,不然为啥发展挂弹内置的方式。几何模型跟真实物体贴近程度不够,算法准但是算的几乎是另外一个模型,请问有谁见过feko等用MLFMA算过的10GHz以上的飞机模型解,当然不是简化的不像飞机的飞机。我见过很多论文,一个光溜溜的简化飞机20GHz,就得500多GB内存,算个40多天,工程上怎么用呢?还有如果覆盖有两个覆层,计算量至少2三倍吧,我还不谈面网格往体网格变化的问题。算的准的前提是工程适用,工程不适用,最求准那是学者研究的。我的观点大家评论评论。
共
条评分
执着的追求加上努力的付出才能无怨无悔。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