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雷达与毫米波技术交流
>
技术基础
>
无源雷达能否推动战争大演变(下)
发帖
回复
805
阅读
0
回复
无源雷达能否推动战争大演变(下)
离线
saiki
UID :377
注册:
2006-12-05
登录:
2008-12-30
发帖:
23
等级:
内置消息员
0楼
发表于: 2008-12-28 21:29:33
卡比纳”显灵,“夜鹰”折戟 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其在武器装备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某套武器系统中的雷达性能和工作状态,往往决定着该武器系统在战争中的命运。这条论断,在科索沃战争中,从正反两方面得到了证明。 米格-29的很多战术技术指标与F-16、 F/A-18和幻影2000相当,比F-15C略占优势。但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有5架米格-29战斗机被击落,其中4架是美空军F-15C击落的,一架被荷兰空军的F-16战斗机击落。为什么呢?米格-29的火控系统采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只有100公里,而F-15C的APG-70火控雷达作用距离达148公里,空战中能“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和先敌命中”,优势明显,况且南空军没有预警机,其战斗机自然常常处于被动。 F-117A是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人类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隐形飞机,其雷达反射面积小于普通飞机的1/100。首战巴拿马、二战伊拉克,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曾被称为“击不落的‘夜鹰’”,而在科索沃战争中却被南联盟军队的“萨姆”-3导弹击落。 F-117A折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萨姆”-3导弹系统的制导雷达“卡比纳”-66功不可没。它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苏联军队服役,经过多次改进后,能发现北约的各种飞机和巡航导弹,并具有防范反雷达导弹的能力。 新战争会淘汰老雷达吗? 雷达与导弹、原子弹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新式武器。在60多年的战争洗礼中,以雷达为中心的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隐形与反隐形等对抗活动正循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规律螺旋式地升级。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科索沃战争似乎预示着有源雷达可能被淘汰。在那场战争中,南联盟军队的所有以有源雷达为核心的防空系统,只要开机一次,5分钟内即可被摧毁。美国的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可以截获战区内所有无线电信号,无线电发射源全部被锁定,即使是移动式的,如果开机后不迅速机动,30分钟内即被摧毁。 俄罗斯的未来战争专家斯里茨钦科甚至断言:有源雷达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们在现代战争中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因为有源雷达(又称主动式雷达)需要自身发射电磁信号才能正常工作。这个电磁信号就是有源雷达被发现、被定位和被摧毁的线索。而无源雷达(又称被动式雷达)本身不发射能量,通过直接接收被测目标和其背景环境所 ..
Y ;qA@|
kl4u]MyL#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