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雷达与毫米波技术交流
>
技术基础
>
[讨论]导引头雷达的波形设计
发帖
回复
879
阅读
0
回复
[讨论]导引头雷达的波形设计
离线
快乐天
UID :622
注册:
2006-12-31
登录:
2008-12-30
发帖:
22
等级:
内置消息员
0楼
发表于: 2008-12-28 01:26:31
请问楼主和各位研友,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可以作成连续波么?由于连续波的全占空工作收发不能隔离,是否给工程实现带来难题??导引头雷达的波形设计和扫描方法对提取目标特性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在低分辨条件下可以对群目标采用什么比较好的算法能够区分?导引头要对自身进行测速和测距必须斜视地面或者相应的参考物,想问同时还要做什么机动么,做多久能完成高精度的测量? 问题提的比较多,最近论坛比较火,希望借着东风大家给我解答一下讨论一下
导引头可以采用连续波体制,比如美国的AIM-7麻雀,我国也有采用。但连续波导引头容易被干扰,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多用于对空目标,从楼主的意思看好像用于对地,恐怕问题更大。连续波体制雷达收发难于有效隔离,SNR低,但具有灵敏的测速能力,测距主要依靠调频和伪码调相来实现。对地攻击怎么实现目标识别和对群目标区分以进行引导攻击好像不应该是同一类导引头干的事情,楼主应该加以详细区分说明。导引头的波瓣通常都非常窄,从多高的高度上可以看到群目标呢?反辐射任务则是对辐射源进行识别,记忆与攻击,属于被动导引,简言之就是全波接收机。弹体自身测速和测姿不是通过导引头实现的。
楼上的师兄真是个明白人,是我没说清楚不好意思。 我知道弹体自身测速和测姿是靠本事惯性导航信息给提供的,但是精度有限,我想通过某种体制雷达,(比如我考虑的调频连续波体制)来提供更高精度的速度和距离信息,修正或者补偿弹体本身的精度。 所以我想问:采用何种体制雷达比较好?如果用PD体制,应该做哪些深入的研究?? 如果用我说的连续波体制,是否可行?如果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导引头雷达是否可以实现高分辨,然后对海上的舰船等目标进行分辨,请求楼上和各位研友给我些指点吧??感激~
上次我在帖子中给你留言,希望和你交个朋友,你没有回答。请问你是否愿意当版主为大家服务?近期我工作很忙,很希望有人为我分担一下管理责任,希望你愿意站出来用自己的知识为大家做点事,每天半个小时足矣。如果愿意,请跟我联系,我的联系方式在每个帖子下方都有。
版主有空看帖子 都不解答一下 ,哎。。。。
据我所知,现代惯性测量器件很容易做到1e-7以上的灵敏度,而即使最普通的GPS接收机测速精度也可以达到0.1m/s。由此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应该能够满足弹体自身的测速测姿需求,导引头即使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速测姿数据,也仅仅能与导航系统构成开环卡尔曼。在工程上,通常是利用POS系统的数据提高雷达的观测性能,很少听说过反过来用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当然无论驾束导引还是比例导引等等,更高的测距测速精度会更有利于控制引信动作。从楼主的意思看,好像是以反舰主动导引头设计为背景开展的研究工作,那么如何克服海杂波的强烈干扰可能是您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个人认为,采用PD可能更为合适,连续波受强烈的多普勒展宽影响可能会导致引信误动作。HRRP主要靠脉压实现。高分辨对于识别真假目标固然有一定的帮助,但舰船其实挺大的,导弹在接近的过程中,HRRP变化很快,是否必要?高分辨对于固定姿态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带来的运动状态姿态敏感性问题却难于解决,可否考虑其他手段来识别舰船与诱饵?
楼主分析的真是清晰到位,十分感谢。目前由于考虑的场景是远距离制导,发射距离在三百公里外海面巡航飞行,所以引发中段制导修整精度的问题?!是考虑用导引头的高精度测量速度信息来融合滤波修整航迹,没有经过论证,需要深度挖掘,请再给我些指点?关于POS系统知道的少能否请教?你说的其他几个问题包括舰船的目标识别,抗干扰,能从哪些方面进行理论层面的创新呢.从极化域滤波??能否给些指点和提示? 谢谢
嗬嗬,我知道你说的是哪种弹了。以后再问问题的时候不要出现这么具体的数据,注意保密!常用的中远程制导方式是惯性 GPS 末端(主/被动)制导。一般在制导中段,雷达是不开机的,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导引头本身的威力有限,二是隐蔽突防的要求。制导中段主要是依靠组合导航系统控制弹体飞行,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其他侦察设备获取的目标数据和指控信息。当弹体接近目标的时候,导引头才开机,这时距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所以楼主不应考虑在中段利用导引头修正航迹。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在末制导段快速捕获目标。识别和抗干扰的手段很多,不是单纯哪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搞定的,常用的方法至少有二十种,建议楼主看看这方面的书。从楼主的问题看,您可以介入的层次应该在软件层面,而不涉及导引头系统。所以建议关于识别,重点是研究带载在多普勒上目标的散射特性的不变性表征,真正有效的识别算法不在于多么复杂,而在于可靠,因此,导引头应该主要识别的真正的目标还是诱饵,诱饵很难出现完全做到类似于目标的距离像起伏特性,但通常是通过强散射导致导引头致盲,对于采用幅度检测的导引头则欺骗更为简单。
楼上的师兄提醒的太好了,我也是为难于进展和保密所以一直把握着提问的尺度,谢谢。你给了我关于课题进展很好的建议,在方向性上我有了比较好的把握。这个领域我也是刚刚介入,针对这种背景用已经比较成熟,或者进展不错的技术,算法来研究其适用性并予以改进我可以展开一些预先的研究了。但我想随着研究的深入,肯定有很多问题随之产生,开拓思路,发散思考特别需要你的帮助,师兄能不能和我联系一下,好在你不忙的时候方便和你请教,虽未谋面,但求你一知己,我的信箱
30477205@qq.com
. 望师兄工作顺利,百忙中和我飞鸿一下,此致感谢!
真是长见识了,对导引头雷达有最初步的认识了,谢谢royrukes和leoneast 的讨论!能否问一个问题,现在的识别技术一般都是针对HRRP的,那么要是HRRP不可靠,还有别的什么雷达识别技术吗?还有,低分辨力雷达回波信号能否用于目标的识别呢?谢谢!
基于HRRP的识别技术体系对于目标运动姿态稳定的情况(空中、海面目标)是有意义的,或者说当已知目标距离像起伏特性的前提下,但对于运动目标姿态不稳定的情况,则非常敏感,因而不应作为可靠的识别判据(地面目标)。对于常规雷达而言,识别技术还有很多,比如基于目标的运动特性、散射特性等的识别技术。低分辨力雷达严格的说应该称为低距离分辨力,但它的频率分辨力不一定低。通过横向的高分辨一样可以有效识别目标。应该相信的是,只要雷达操作手能够通过回波判别目标性质,就一定能够实现ATR!
师兄,在吗?问下导弹能否被侦察截获。舰载雷达一般通过什么工作方式可以发现导弹目标??末执导阶段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能否被舰载的无源侦察系统所截获和识别,就象类似于告警信息的东西??然后采取拨条抗干扰等措施?谢谢
当然可能被侦察截获!所以反舰导弹设计的时候需要围绕如何降低被发现概率展开工作,从弹道设计、弹体设计、导引头设计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展开工作。只要是有源设备都有可能因为辐射而被告警设备发现,如果导引头波形不进行低截获设计,发现距离将是导引头作用距离的1.5倍。这个就要看怎么处理了,复杂波形设计必然带来处理电路的复杂性。作为导弹总体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复杂性带来的可靠性问题。一般情况下,总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考虑的是在被发现的情况下,如何高速突防,即使被最后火力拦截也要保证弹体残骸对舰体造成巨大损伤,这才是导弹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导引头系统,应该考虑的是在杂波背景下,如何快速发现、识别、锁定目标,即使在负信噪比的情况下,如何检测真实舰体位置。这个真实位置的检测结果需要送火控计算机记忆。舰艇防空作战时通过警戒系统(包括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光电火控系统、电子侦察系统)发现目标,然后通过指控系统完成电子战系统、火控雷达系统的任务交接,箔条干扰几乎一定会使用的。近程拦截系统在最后拦截阶段会使用弹幕方式对导弹来袭方向进行拦截射击。如果不能有效拦截,那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损管了。反舰导弹通常是采用齐射方式提高命中概率的。这些是常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出您的研究重点在什么地方
这部分的内容作为导引头对抗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的预先研究是否有意义,通过侦察截获计算仿真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对导弹还无法进行逼近的告警,远程对导引头的无源截获也比较困难,国外却有相关的技术但多数是红外逼近告警,雷达告警还未见相关报道。我当然知道是常识,但有时候最容易忽略从常识角度适度挖掘。谢谢师兄关注和回答
呵呵,如果研究干扰问题的话,建议看看《雷达箔条干扰原理》这本书,讲得比较完整。导弹接近告警研究工作的实质还是一个目标检测问题,只不过要求更为苛刻而已,而红外/紫外双波段预警效果还是不错的。红外波段的检测就可以做到超能见度,紫外更是特 ..
G~L#vAY
gMMd=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加入资源发布/转载小组--->享受和“版主同等”的积分奖励津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