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天线交流版
>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发帖
回复
2819
阅读
3
回复
[
分享
]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离线
alexis
UID :1909
注册:
2007-04-18
登录:
2009-06-01
发帖:
24
等级:
仿真二级
0楼
发表于: 2007-04-28 00:26:41
— 本帖被 tensor 从 天线技术 移动到本区(2007-05-12) —
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AAA,Adaptive Antenna Array),最初应用于雷达、声纳
4NQS'*%D
、军事方面,主要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位,大家熟悉的相控阵雷达就是一种较简单的自
PsEm(.z
适应天线阵。移动通信研究者给应用于移动通信的自适应天线阵起了一个较吸引人的名字
!0fpD'f!n
:智能天线,英文名为smart antenna或intelligent antenna。
5X|=qZ
V(=~p[
——1.基本结构
iwJBhu0@#
k^p|H:
——顾名思义自适应天线阵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一个天线后接一个加权器(即乘以某
T}$1<^NK
一个系数,这个系数通常是复数,既调节幅度又调节相位,而在相控阵雷达中只有相位可
_wCp.[3?t
调),最后用相加器进行合并。这种结构的智能天线只能完成空域处理,同时具有空域、
@GBS-iT3
时域处理能力的智能天线在结构上相对复杂些,每个天线后接的是一个延时抽头加权网(
gr4Hh/V
结构上与时域FIR均衡器相同)。自适应或智能的主要含义是指这些加权系数可以恰当改变
W.-[ceM
、自适应调整。
7sC$hm]
PD$ay^Y
上面介绍的其实是智能天线用作接收天线时的结构,当用它进行发射时结构稍有变化
>72j,0=e
,加权器或加权网络置于天线之前,也没有相加合并器。
pxM^|?Hxc
;q6:*H/
——2.工作原理
L<J';#BD
hp%|n:.G
——假设满足天线传输窄带条件,即某一入射信号在各天线单元的响应输出只有相位差异
}v;@1[.B
而没有幅度变化,这些相位差异由入射信号到达各天线所走路线的长度差决定。若入射信
LP7t*}PK
号为平面波(只有一个入射方向),则这些相位差由载波波长、入射角度、天线位置分布
uz&CUvos
唯一确定。给定一组加权值,一定的入射信号强度,不同入射角度的信号由于在天线间的
P_z3TK
相位差不同,合并器后的输出信号强度也会不同。
vXR-#MS`}
O:+#k-?
——以入射角为横坐标,对应的智能天线输出增益(dB)为纵坐标所作的图被称为方向图
Ol~sCr
(天线术语),智能天线的方向图不同于全向(omni-)天线(理想时为一直线),而更接
z62e4U][
近方向(directional)天线的方向图,即有主瓣(main lobe)、副瓣(side lobe)等,
tcwE.>5O
但相比而言智能天线通常有较窄的主瓣,较灵活的主、副瓣大小、位置关系,和较大的天
8QE0J$d5
线增益(天线术语,天线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最强方向的增益与各方向平均增益之比),
?c+_}ja,
另外和固定天线的最大区别是:不同的权值通常对应不同的方向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权
k5$_Q#
值来选择合适的方向图,即天线模式(antenna pattern)。
jLI(Z
<)uUAh
——下面来解释一下何谓合适的方向图,为了最大限度地放大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
ya5;C"
最直观的是我们可以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的入射方向,而将方向图中的最低增益点(被称
<o3e0JCq
之为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是很复杂的,
w-AF5%gX
干扰信号很多、存在多径传输、天线阵元数不会很多(有限的自由度)、有用信号与干扰
{Lk~O)E
信号在入射方向上差异可能不大等都使前面的方案并不可行,但追求最大信干噪比SINR依
/$! /F@^
然是最终目标。智能天线的实际工作原理要比上面介绍的复杂,特别是当进行空、时联合
GW ?.b_6*
处理时,这时最好是从信号处理、特别是自适应滤波角度解释,由于这需要较强的理论性
?M;2H{KG:
、专业性背景知识,这里不作介绍。
z(:0@ 5
4G;+ETp
——3.用途
%njX'7^u
+%7yJmMw
——移动通信信道传输环境较恶劣,多径衰落、时延扩展造成的符号间串扰ISI(Inter-S
G>M# BuU
ymbol Interference)、FDMA TDMA系统(如GSM)由于频率复用引入的同信道干扰(CCI,
{K09U^JU
Co-Channel Interference)、CDMA系统中的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等都
DCPK1ql
使链路性能、系统容量下降,我们熟知的均衡、码匹配滤波、RAKE接收、信道编译码技术
9 @!Og(l
等都是为了对抗或者减小它们的影响。这些技术实际利用的都是时、频域信息,而实际上
F6}Pwz[c
有用信号、其时延样本(delay version)和干扰信号在时、频域存在差异的同时,在空域
PnFU{N
(入射角DOA,Direction Of Arrival)也存在差异,分集天线(antenna diversity)、
mF%>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