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Academic Conference 学术会议
>
会议信息
>
[2008.11][厦门][中国通信学会2008年全国无线电 ..
发帖
回复
2125
阅读
0
回复
[
会议信息
]
[2008.11][厦门][中国通信学会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
离线
yufeeya
UID :4193
注册:
2007-07-31
登录:
2009-02-27
发帖:
153
等级:
仿真二级
0楼
发表于: 2008-06-18 22:09:43
— 本帖被 casey 执行加亮操作(2008-12-01) —
中国通信学会
J?4{#p
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wD#[<BGn>
(CRAM’08, CHINA,2008年11下旬)
:cpj{v;s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08)”定于2008
v|?@k^Ms
年11月下旬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南京邮电大
j:9M${~
学联合承办,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工业与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
<y 4(!z"
j*=!M# D
会议网址:
http://www.njupt.edu.cn/cram/index.htm
#h!+b
u09Tlqh0 3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和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
^[ae )}
突出。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无线频谱资源,满足多种多样的业务需求日益引起各国政
p^l#Wq5
府、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中国通信学会组织举办第三届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
zcpL[@B
会议(CRAM’08)”,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国家无线电频谱应用与管理的政策;促进
+/OSg.
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促进无线电新技术交流,推动我国在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方面
!E70e$Th
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促进无线电应用技术的交流,推动无线电领域的各界
X<ex >sM
技术合作,加强学术界、国内外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推动无线电管理政策的研究,为我国
I2}W /}
无线电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为全国无线电领域的管理者、经营者
AR"2?2<mJ7
、学者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政策研讨、形势分析、成就展示、学术争鸣、技术交流以
<J%qzt}
及相互合作的平台,全方位展示我国无线电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l9p 6I
“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将成为我国无线电应用产业界、学术技术界和无线电管理
Fwm$0=BXL
机构合作的纽带,为我国各行各业在无线电领域的交流与发展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我们
QE]@xLz
诚挚邀请全国无线通信领域的代表共同参与,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无线
OM'iJB6=
通信技术和产业进步,共商我国未来无线电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发展大计。
xL* psj
1、大会征文主题
3ML][|TR
1) 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
]l7W5$26 @
2) 无线技术的频谱规划及其电磁兼容性;
#%,X),%-
3) 无线电管理科学与技术工程;
SA,~q&
4) 频谱资源为工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的应用;
?pL|eS7
5) 无线电监测技术与规范;
cS&KD@.
6) 无线电设备检测技术与标准;
/4{WT?j
7) 全球无线通信技术的体制与标准;
SH*'<
8) 专用无线通信技术及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技术与管理;
O[X*F2LC4
9) 无线电应用中的各种关键技术和理论;
7:`XE&Z
10)中国短距离微功率及超宽带无线技术的应用前景、解决方案与标准化进程;
ZbRRDXk!
11)无线通信产业结构、体制与市场;
z zG=!JR
12)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及其发展方向。
\%-<O
2、会议内容及安排
cIug~ x>
会议期间将举办大会特邀报告、大会学术报告、市场与产业论坛、发展战略学术争鸣、专
goM;Pf "<
题报告与研讨、学术交流与讨论、产学研合作洽谈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无线
{R$`YWk
电技术应用展示会。
=dm9+ff
3、论文要求与截止日期
hzD)yf
1) 论文内容应符合大会征文主题的范围,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
Q\oa<R D5
洁;每
pj'gTQ),0
篇文章含图表不超过6页。
ODJ"3 J
2) 截稿日期:2008年10月10日。请作者在规定的日期内将打印的论文激光打印稿1份寄送
gI:g/ R
/Qgb t
至“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CRAM会议秘书组赵夙老师”(邮编:210003),
:kZ]Swi 5
v gW(l2,@
并同时用电子邮件将论文电子版发给南京邮电大学赵夙老师(
cram2008@163.com
)。
!~^2Mu(X
3) 录用结果将在10月20日以前公布,所有录用的论文免版面费。
bLT3:q#s
4) 被录用的论文将编入会议论文集,本次会议论文集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有出
L F?/60
版
z/Lb1ND8
号)。
+U fw
5)来稿无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作者请自留底稿。
];.5*a%*
4、会议通知日期
3 s\UU2yr
11月1日以前将发出正式会议通知,请注意查阅本次会议网络主页的相关通知和信息。
as07~Xvp-
5、会议联系方式
&BVUK"}P
朱洪波 教 授:(025)85882256,13809032918;E-mail:
zhuhb@njupt.edu.cn
;
mR}8} K]L
赵 夙 副教授:(025)83492420,83942889;13505199788;E-mail:
zhaos@njupt.edu
Rtf<UhUn
.cn ;
U$:^^Zt`B
通信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邮编:210003;
01Jav~WR
hB?#b`i^
传真:(025)83492420;网址:
http://www.njupt.edu.cn/cram/index.htm
。
1N/4W6
6、无线电技术应用展示会
? Fqh i
在本次会议期间,特邀海内外无线电技术应用领域的各大公司和企业界代表,对全球现有
+o+f\!
的各种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系统产品与设备、短距离微功率高速无线技术的最新研究
%Tp9GGt
进展及其应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其中包括系统及其技术演示、技术与标准介绍等(展示
E2hsSqsu=
会地点:中国厦门,厦门驿缘酒店)。
]t[%.^5#
展示会费用:每平方米展示区收费500元(提供展示区桌椅,供企业摆放产品与资料);
>^8O :.
eDd&vf
报名截止时间:2008年11月10日;
81RuNs]
展示会联系人:蔡炫,(0592)5767698,13806005855。
mF gqM:
7、会议赞助事项联系人
dJ"44Wu+J
大会秘书长 朱洪波教授:(025)85882256,13809032918;E-mail:
zhuhb@njupt.edu
.c
lw=kTYbq
n ;
LcKc#)'EE
大会秘书 赵夙副教授: (025)83492420,83942889,13505199788;E-mail:zhaos@
zU5@~J
njupt.edu.cn。
YB*)&@yx
“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组织机构
&H_/`Z]Q
会议名称: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08)
%6ckau1_;
会议网站:
http://www.njupt.edu.cn/cram/index.htm
Vmz#u1gGT6
会议日期:2008年11月下旬,会期2天
4DIU7#GG
会议地点:厦门,厦门驿缘酒店
&0 QUObK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fb f&bJT
承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南京邮电大学
6 `6I<OJ\
协办单位: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IR v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tmGhJZ2j
附件:
:GvC#2p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论文稿件格式
SiNgV\('U
行文次序:中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摘要,
m?-)SA
关键词);英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摘要,
V7$ m.P#uM
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h(AJX7wsD
标题(中文):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
EXdX%T\
有关原则。中文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避免使用非正规的缩略语、字
Vy&X1lG:
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PvKGB01_
作者署名:文章的作者署名在标题之后。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
dcKpsX
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为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P IG,a~
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外国作者
4Q+ ,_iP
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su0K#*P&I
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有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
^;II@n i
”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作
za>%hZf\
者工作单位的英文还应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多位
c coi
作者属于不同单位的,在作者名后加上角编号,在单位一项中顺序列出具体单位名称、地
5a |[cR
址、邮编等。例如: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 230001;2.北京邮
\t{iyUxY
电大学,北京 100876);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
`=Mk6$%Cs
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i7RK*{
摘要(中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
1D%P;eUDp
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要素一般包括:①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
/{R ^J#
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②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
lG6&uMvo
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③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
G-CL \G\n
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④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
g.\b@0Uy'
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⑤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
5?3 v;B6
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
gd[muR ~
名中已有的信息,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
Vc\g"1x
“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
uVYn,DB`
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编写英文摘要时,目的、方法、结果用过去时态,结
H Qj,0#J)
论用一般现在时态。
d 6Y9D=O
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要求至少四个。 关键词的选择顺序:
{UH45#Ua
1、第一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
c |%5SA
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13745-92)。
03?ADjO
2、第二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
]xf89[;0
3、第三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
MdX4Rp'
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该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eg~ Dm>Es
论文,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
QXI~Toddj
位置。
#h ud_
4、第四关键词,列出前第三关键词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
t{,$?}
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的重要的名词。如果需要,第五、六关键词可以列出
!19T=p/:$
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U["<f`z4\
基金项目:放文章首页下方,指文章的资助背景。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
?;=7{Ej
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
OL1xxzo
637050);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s=$xnc}mf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放基金项目下方。按以下顺序给出全部作者的简介: 姓名(出生年-
2?(/$F9X,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县),学位,单位,职称,职务,简历及
4=MVn
主要研究方向。
fe\'N4
正文:5号宋体字,单位用国际标准代号。 外文正斜体:所有外文(包括上下角标)凡变
&[`24Db
量用斜体,矩阵和矢量用黑斜体,单位和常量用正体。正文字中的外文尽量不用公式编辑
(,"%fc7<i
器生成,以节省篇幅。
xK8m\=#
公式:所有的公式请用Word公式编辑器(3.0版)生成。请定义公式尺寸,标准用10.5磅;上
.0nT*LF
标/下标7磅;次上标/下标5磅;符号18磅;次符号12磅;其他的用默认值即可。公式编辑
Gb2|e.z
完后的大小应为100%,请不要缩放。公式后编号的括号请用半角(即用英文输入状态输入
v~RxtTu
的括号),不要用全角括号(如:(1)、(2);不要用(1)、(2))
%X\J%Fj
图:放在正文中相应引出文字之后,同时集中另存一个图文件,以便打印。图中文字尽量
K*^'tltJ
用中文。图稿绘制要求如下:
)^UqB0C6^
1、图稿绘制请用 “Word图片工具”;
8V(~u^!%_
2、论文中的全部图可以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发来,但各个不同的图要求是独立的图片文档,
W'Gh:73'}
标明图号;
hW~% :v
3、字体与字号:图中中文用宋体,除中文外的字符全部用Time New Roman体,6号字;
'"Cqq{*
VI3fvGHat{
4、色彩:请勿用彩色图,灰度请按25%、 ..
=ZHN]PP
*7*_QW%?A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