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CST 专区
>
CST
>
新手求助CST MWS微带线S参数问题
发帖
回复
1
2
3549
阅读
10
回复
[建模]
新手求助CST MWS微带线S参数问题
离线
wowo1215
UID :29989
注册:
2009-04-15
登录:
2015-07-27
发帖:
117
等级:
仿真二级
0楼
发表于: 2011-01-25 14:21:43
关键词:
CST
设置
微带
阻抗匹配
阻抗
描述:micro_strip 模型
图片:micro_stripe.JPG
--FtFo
基本概念的问题,就是最简单的微带线模型,要得到S参数,要不要在输出的port那里设置阻抗匹配?
C$gLi8|m
我现在是在线的两端各设一个multpin 的waveguide port,出来的结果好像谐振很大,我觉得应该是没有做匹配,终端开路造成的吧? ..
5&@ U T
Sd6^%YB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楼
发表于: 2011-01-25 16:09:03
回 楼主(wowo1215) 的帖子
波导端口会自动匹配,再使用标称阻抗值(Reference Impedance)归一化计算S参数,这个reference impedance默认是50欧姆,除非你在Transient Solver Properties里面手动设定另外的值。
9k&$bC+Q
]S ,GHPEN
所以,使用波导端口没有端口阻抗的设置选项。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wowo1215
UID :29989
注册:
2009-04-15
登录:
2015-07-27
发帖:
117
等级:
仿真二级
2楼
发表于: 2011-01-25 16:32:23
哦,谢谢hefang的回复。
]du~V?N
那从File--》export--》Touchstone导出来的应该是mixed-mode的S参数文件,对吧?
oR)7 \;g
我试图通过Macros--》Results--》Single-ended S parameter--》export single-ended to touchstone/multiline common+differential mode to single-ended 导出单端的S参数,但是都报错,不知道有没有人成功导出过?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3楼
发表于: 2011-01-25 16:37:39
回 2楼(wowo1215) 的帖子
如果你设定了至少两个模式并且都运行了,那应该就是混合模式的。
\q>,c49a{
sBwgl9
宏操作我没有用过,没有建议。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wowo1215
UID :29989
注册:
2009-04-15
登录:
2015-07-27
发帖:
117
等级:
仿真二级
4楼
发表于: 2011-01-25 17:34:58
microstripe_diff_std.zip
(133 K) 下载次数:11
/<@tbZJ*8
这个是我从CST通过File--》export--》Touchstone导出来的S参数文件,里面直接就来数据,也没有写明SDD11对应哪个,不知道Hefang有没有办法看出来?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5楼
发表于: 2011-01-25 18:32:18
回 4楼(wowo1215) 的帖子
请查阅Agilent Corporation所属的协议《Touchstone File Format Specification》,里面定义了touchstone文件格式。
i[<O@Rb
,Y*f]
至于你的这个案例,没有看到你的模型的话,我目前不完全确定CST MWS在touchstone文件中如何定义这四个端口的顺序。不过,如果你只关心S_dd_11的话,每个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是S_dd_11的幅值(线性),第一行第二列是S_dd_11的相位(角度)。
共
条评分
离线
wowo1215
UID :29989
注册:
2009-04-15
登录:
2015-07-27
发帖:
117
等级:
仿真二级
6楼
发表于: 2011-01-25 19:10:29
看了一下这个spec,它规定的倒是很详细,但是CST导出来的这个文件也没有完全按照这个spec,因为spec规定好多东西都是optional的。
'D1@+FFU0
唉,所以还是把模型发上来(其实是之前别人发到论坛里的模型,我拿来学习学习),Hefang帮我看一眼吧。SDD11,SDD21分别是哪个?他这个到底怎么布局的? 谢了先!
j_}e%,}
问了CST FAE,他说他也不知道。
eRGip2^cq+
microstripe_diff_std.zip
(146 K) 下载次数:17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7楼
发表于: 2011-01-25 20:10:56
回 6楼(wowo1215) 的帖子
CST MWS导出的Touchstone文件是严格遵照按照协议标准的,阅读的时候请耐心一些。我不知道你说的Optional是什么,你是想说option line吗?CST MWS导出的文件option line使用"# GHZ S MA R 50"格式,表示“GHz频率单位、S参数、幅值(线性)-相位(角度)、50欧姆归一化”,完全遵守协议标准。
Nf3L
qD%Jf4.0j
CST MWS帮助文件《Export TOUCHSTONE File》里详细解释了CST MWS处理端口的顺序:“The S-Parameter in the resulting TOUCHSTONE file will correspond to the systems port modes in ascending order. For an example with two ports, where the first port (named port 1) has 2 modes and the other port (named port 3) and has one mode, this would mean: 1(1), 1(2), 3(1).”因此,你的模型里这四个端口的顺序是:1(1), 1(2), 2(1), 2(2),根据这个原则,按照矩阵的角标原则,矩阵的格式如下:
G $?VYC8;
IH{g-#U
Sdd11_mag, Sdd11_pha, Sdc11_mag, Sdc11_pha, Sdd12_mag, Sdd12_pha, Sdc12_mag, Sdc12_pha
& K7+V
Scd11_mag, Scd11_pha, Scc11_mag, Scc11_pha, Scd12_mag, Scd12_pha, Scc12_mag, Scc12_pha
eX}uZR
Sdd21_mag, Sdd21_pha, Sdc21_mag, Sdc21_pha, Sdd22_mag, Sdd22_pha, Sdc22_mag, Sdc22_pha
&359tG0@P
Scd21_mag, Scd21_pha, Scc21_mag, Scc21_pha, Scd22_mag, Scd22_pha, Scc22_mag, Scc22_pha
JeiW z1t
75{QBlf<
BM:je(*p
题外:
E9|i:
1. 楼主知道如何验证上面的顺序正确与否吗?
Ij#?r2Z%
2. 你的耦合传输线差模阻抗大约是138欧姆,共模阻抗大约是49欧姆,那么把差模和共模的S参数都归一化至50欧姆的目的是什么?
共
2
条评分
lantianyi
技术分
+2
积极参与讨论, 再接再厉!
2011-01-26
lantianyi
rf币
+10
积极参与讨论, 再接再厉!
2011-01-26
离线
wowo1215
UID :29989
注册:
2009-04-15
登录:
2015-07-27
发帖:
117
等级:
仿真二级
8楼
发表于: 2011-01-25 20:58:26
首先,感谢Hefang的回复。
]{dg"J
我也从通过对比导出来的波形和原始波形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比较麻烦的一点是,一般默认的排列应该是
KO:o GUR
zX(p\NU
SDD11 SDD12 SDC11 SDC12
1C:lXx$|
SDD21 SDD22 SDC21 SDC22
qdzc"-gH`
SCD11 SCD12 SCC11 SCC12
E_-CsL%
SCD21 SCD22 SCC21 SCC22
!30BZM^
就是像Agilent 的VNA给出来的一样
]_j{b)t
! S(1,1) = SDD(1,1)
g,9o'fs`x
! S(1,2) = SDD(1,2)
Cvq2UNz(R
! S(1,3) = SDC(1,1)
"M2HiV
! S(1,4) = SDC(1,2)
2TiUo(MK
! S(2,1) = SDD(2,1)
voCQ_~*)9
! S(2,2) = SDD(2,2)
wz;IKdk[
! S(2,3) = SDC(2,1)
Xa+ u>1"2"
! S(2,4) = SDC(2,2)
I lvjS^j
! S(3,1) = SCD(1,1)
M,:GMO:?a
! S(3,2) = SCD(1,2)
Zs)HzOP)9
! S(3,3) = SCC(1,1)
J,k9?nkY /
! S(3,4) = SCC(1,2)
m ?LOd9
! S(4,1) = SCD(2,1)
6EJ,czt(
! S(4,2) = SCD(2,2)
NfKi,^O
! S(4,3) = SCC(2,1)
Q-(twh
! S(4,4) = SCC(2,2)
+K]kGF
所以,CST导出来的这个怎么转过去?
N3i}>Q)B
)mJl-u[0+
Hb IRE
N}Z"$4
2. 你的耦合传输线差模阻抗大约是138欧姆,共模阻抗大约是49欧姆,那么把差模和共模的S参数都归一化至50欧姆的目的是什么?
k.?b2]@$
关于这个问题,因为我只是拿来做一个例子,来学一下CST导出来S参数的结构,所以没有在意线的阻抗。
]0g<][m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是实际应用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归一化,直接把它导出来用可以么?
6wfCC, 2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9楼
发表于: 2011-01-25 21:16:16
回 8楼(wowo1215) 的帖子
用波形对比?会不会“主观因素”太多?如果你的touchstone文件已经确定要50欧姆归一化,只需要再运行一次仿真,在transient solver里面手动设定归一化至50欧姆,仿真的数值就可以和导出的数值对上了,客观而标准,不会出错。
0Ou`&u
z;x$tO
至于矩阵的格式,CST MWS应该不会给你再有什么调整的空间,大概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做后处理操作了(VBA或者其它第三方软件)。
]]J2#mN:n
&ScADmZP^d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先要回答你是如何理解归一化的。实际应用中确实有这种情况,所以你要先明确什么是归一化,如何归一化,以及什么情况下才要归一化。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