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CST 专区
>
CST
>
CST MWS仿真介电常数磁导率 幅度问题
发帖
回复
1
2
3
5502
阅读
22
回复
[案例实践]
CST MWS仿真介电常数磁导率 幅度问题
离线
ylzhang508
UID :50689
注册:
2010-01-08
登录:
2015-10-09
发帖:
106
等级:
仿真三级
10楼
发表于: 2010-09-03 11:29:16
我以为你的问题是虽然幅度不等,但是曲线是成比例的,所以以为是你反演时候数值没取对。如果你的反演没错误,问题显然处在你仿真的结果上了,建议你把文献中的S参数重复出来再说。
共
3
条评分
hefang
会员等级
+1
积极参与讨论, 再接再厉!
2010-09-03
hefang
技术分
+1
有自己的观点+技术分,感谢回贴相助.
2010-09-03
hefang
rf币
+2
有自己的观点+技术分,感谢回贴相助.
2010-09-03
离线
赵双
UID :42335
注册:
2009-09-23
登录:
2011-04-30
发帖:
32
等级:
仿真新人
11楼
发表于: 2010-09-06 16:26:48
回 10楼(ylzhang508) 的帖子
我按文献中的参数设置,得到的s曲线和原文也是幅度上稍有差异,但我觉得这可能是程序版本和电脑的影响
共
条评分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2楼
发表于: 2010-09-06 20:30:43
回 11楼(赵双) 的帖子
首先,你怎么定义“稍有差异”?差异在什么范围内算“稍有差异”?这个“稍有”的差异对后面的计算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学术上的问题不要轻易使用“觉得”,比如:你怎么证明“稍有差异”是因为程序版本和电脑的影响?
zUKmx y@
t.laO. 3
费心去看那个conference proceeding的人不会多,所以楼主你能不能先解释一下你这样建立模型的原理?
9?0^ap,T
:^kZ.6Q@
比如你设置不同边界条件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个轴是电边界,一个轴是磁边界,而Z轴是open?
gW-V=LV (
=bHD#o|R
比如建立两个平行的waveguide port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确定使用waveguide port可以准确地表述文章中入射波的条件?在实际测量当中,文章中提到的测量方法是什么?这个测量方法能否用两个waveguide port来准确地建模?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ylzhang508
UID :50689
注册:
2010-01-08
登录:
2015-10-09
发帖:
106
等级:
仿真三级
13楼
发表于: 2010-09-07 08:26:43
so,我粗略看了下你做的东西,不清楚你反演的细节。但是就你仿真S参数来说有几个问题,首先,S参数仿真不准确,你看你的曲线有振荡,说明你仿真精度不够。第二个,你的相位没有去嵌入,你要在结果处理那里把相位去嵌入到结构表面两侧的相位才是。
共
2
条评分
hefang
技术分
+1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7
hefang
rf币
+2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7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4楼
发表于: 2010-09-07 15:26:32
回 13楼(ylzhang508) 的帖子
相位嵌入具体是什么意思?是类似Port Extension的概念么?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ylzhang508
UID :50689
注册:
2010-01-08
登录:
2015-10-09
发帖:
106
等级:
仿真三级
15楼
发表于: 2010-09-08 08:35:32
是这样的,LZ首先用CST仿真出一个Slab亚波长金属结构上下表面的S参数:幅度和相位,然后利用有效介质方法反演出这个Slab结构对应的一种宏观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所以S参数应该是slab上下表面的数值。她现在用波导端口计算出的S参数是距离上下表面有一定距离的值,所以必须把相位反推到表面上去,实际就是减去平面波在这段距离走过的相位吧。
楼主留言:
你的分析很深入,但我还是不大明白怎样把相位反推到表面?
共
2
条评分
hefang
技术分
+1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8
hefang
rf币
+2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8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6楼
发表于: 2010-09-08 15:13:09
回 15楼(ylzhang508) 的帖子
嗯,微波法计算Complex Permittivity and Permeability和在微波测量中使用Port Extension我都做过,如果你描述的是正确的话,这个就是Port Extension。
!=[uT+v
\iMyo
我只是在想,楼主所用的两个waveguide port的建模方式是否能正确地反映文章中所说的incident wave。实物测量的时候是怎样的配置方式,如果是VNA两个端口间接连接结构的话,两个波导端口+Port Extension没有问题;如果实物测量不是这种方式的话,仿真能保证准确性么?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ylzhang508
UID :50689
注册:
2010-01-08
登录:
2015-10-09
发帖:
106
等级:
仿真三级
17楼
发表于: 2010-09-08 15:46:56
她这个模拟和实验是不一样的。实验的话,需要做成一个周期结构,然后通过微波或者光学手段测量透射和反射谱。理论上模拟这个体系应该用FDTD的周期边界条件或者频域的unit cell边界作模拟,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个结构可以用PEC+PMC代替周期边界条件,加上波导端口和周期边界条件算的是一样的,有些情况例外,好像是由于体系的对称性引起的,我不太清楚。用这种方法代替周期边界条件是CST这个软件的发明的那个教授自己用CST验证过,还有很多文献都是用的这个方法,对平面结构的这种体系基本没问题,和频率选择表面其实是一样的。
楼主留言:
谢谢您的分析,受益匪浅
共
2
条评分
hefang
技术分
+1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8
hefang
rf币
+2
积极参与讨论+技术分 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8
离线
hefang
本账号已冷冻,请勿发站内信或回帖,概不回复!
UID :24731
注册:
2009-01-19
登录:
2025-05-09
发帖:
946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8楼
发表于: 2010-09-08 16:02:57
回 17楼(ylzhang508) 的帖子
这些就高深了,我癞蛤蟆跳井,不懂。
FP0<-9DO
我们俩讨论得挺high,楼主不见了……。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见……。
共
条评分
版主周末都不回答问题?
版主要回答问题,你做到了吗?
hefang你是CST公司的吧,说点儿有用的!
你是做天线的吗?不懂不要说外行的话!
你要是不懂就shut up!
相信我,没有你论坛会更好。
离线
lantianyi
献身航天
UID :54655
注册:
2010-03-15
登录:
2021-08-02
发帖:
1445
等级:
荣誉管理员
19楼
发表于: 2010-09-09 10:21:56
回 18楼(hefang) 的帖子
确实很深奥啊。。。我已经彻底看不懂了。。。
共
条评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