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时域有限差分法 FDTD
>
英文论文写作经验
发帖
回复
1
2
4095
阅读
14
回复
[
RFEDA原创
]
英文论文写作经验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0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34:16
我的文章一直采取直接裸写英文的方式,理由如下:
D@9adwQb
个人觉得由中文翻译的方式不可靠,既浪费时间,又造成了一些“中国化”的短语,后者
.Jk[thyU
在母语是英文的审稿人眼中,往往是"poor English Expression"的代言。
5>z`==N)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英文在表达上具有不同的逻辑,照中文翻译的英文,可读性太差。
gaFOm9y.e
t>nx#ErS
我的英文水平大概处于中游,并不是达人,可是同样也能养成用英文写作的自信。
)l 0\TF
a<%Ivqni
个人心得如下:
Nn/me
| Q0Wv8/
1.在写文章之前,应该阅读大量(至少10篇)相关文献,既可以提高语感,又可以为写
Q<4Sd:P`"
Introduction打下基础。
1F`1(MYt9
2.题目和摘要是最重要的,其次是Introduction,它们都决定了reviewer最初的兴趣,
3>60_:+Zb
也就是对于文章价值的直觉判断;
#mhR^60,
3.英文写作要一气呵成,如果中间时间间隔太长,你会找不到当初培养的表达语感。
TmI~P+5w
4.参考文献的写法一定要规范。
$oF0[ }S
5.修改--这是最难的。以IEEE的文章为例,我认为文章修改应该达到以下水平
9!CD25u
a.第一步是润色。首先是大段大段的润色,注意衔接和连词。
YN.[KQ(!
b.第二步是微观的修改。达到每一句话都表达正确(我第一篇paper的修改达到了
?` ?HqR0
每一个句子都在google上求证,确保表达正确的程度)。
klkshlk d
c.文章写成后开始求人改。有条件的话可以找老外改(我改过几次,感觉获益良多)
"^/3?W>
,没条件的话,请大胆把文章给你身边的所有人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W=zHD9
4%k{vo5i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写好英文文章的心得。
R_?Q`+X
个人觉得第一篇英文文章的成败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以后的写作习惯,甚至是投稿
XcN"orAo
的自信。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花时间来认真对待。
-U&k%X
0hJ,l.
我的第一篇文章只有三页,从写到修改用了整整一年,中间历经审稿人、外语教师、
l/WQqT
身边无数达人的层层指点,最后大概能够做到表达准确。
Mn`);[
但是个人感觉,获得的不是一篇区区的文章,而是对于写英文的自信。
yU ?TdM\
从第一篇文章开始,我已经很清楚该类文章的结构、格式,和科技论文的句式。
sa8Q1i&%
从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独立写作新的文章,现在已经到了几乎不 ..
Tj0qq .
b;kgP`%%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1
条评分
vincentwl
技术分
+1
-
2010-01-26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1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35:5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五要素
总体原则(3C):Correct (正确),Clear (清楚);Concise (简洁)。
dL|*#e
1 论文题名
9RnXp&w
1.1 基本要求 (1) 准确 (Accuracy)。题名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名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烦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如果题名中无吸引读者的信息,或写得不堪理解。为确保题名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rapid","new"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2) 简洁 (Brevity)。题名需用词简短、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题名最好不超过10 ~ 12个单词,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不要用2 行(超过2行有可能会削弱读者的印象)。在内容层次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难以简短化,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 9839). 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阐明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效果。(3) 清楚(Clarity)。题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H:{twc
1.2 题名的句法结构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如果出现动词,多为分词或动名词形式。由于陈述句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同时一般也显得不简洁,因此,大部分编辑和学者都认为题名不应由陈述句构成。由于题名比句子简短,并且无需主、谓、宾,因此词序就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真实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可使人误解为“猴子使用了补体结合技术”。应改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补体结合技术从猴体分离抗体”。
3sz?49tX
2 摘要
i1-wzI
2.1 基本要求 (1) 确保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D,适当强调研究中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2) 使用短而简单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3) 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4) 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K=Yrisz
2.2 摘要写作的时态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 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11BfJvs:
2.3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 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 “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a@}J.lL
3 引言
(nt=
3.1 基本要求 (1) 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度。 (2) 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3) 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论文。(4) 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5) 适当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可采用类似如下的表达:To the author's knowledge...;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Until recently, there is som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等等。
tRmH6
3.2 写作要点与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hC2_Yr>N%
4. 材料和方法
f4lC*nCN
4.1 写作要点 (1)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对于实验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国家的人所熟悉
}NF7"tOL
专门名称。(2)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应遵循的原则是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
:'K%&e?7s
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3) 力求语法正确、描述准确。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很简洁的语言,故使用精确的英语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有:(a)不要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如:“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显然,the organism不能来determine?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显然,the bacteria不会来completed the study.(b)在简洁表达的同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其中的语法没有错误,但6 months的婴儿能表达informed consent?(c)如果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能采用,在引用文献时提及一下具体的方法如:“cells were broken by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不够清楚,应改为:“cells were broken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s previously described[9]”.
$#7 ~
4.2 时态与语态的运用 (1)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4,5]. (3) 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如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rhO8 v
5 研究结果
">'`{mXew
5.1 写作要点 (1) 可根据需要建议建议作者是否合并“结果”(Result)与“讨论”(Discussion)。(2) 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积到论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而不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般性数据。(3) 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的表述,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切忌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忽略叙述其趋势、意义以及相关推论。(4) 适当解释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如果论文中还包括独立的“讨论”章节,应将对于研究结果的详细讨论留到该部分,但“结果”中应该提及必要的解释,以便让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此次研究结果意义或重要性。(5) 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洁、清楚。避免使用冗长的词汇或句子来介绍或解释图表。为简洁、清楚起见,不要把图表的序号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应在句子中指出图表所揭示的结论,并把图表的序号放入括号中。例如“Figure 1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不如“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 at all time points hecked (Figure 1)”.又如,“It is clearly shown in Table 1 that 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不发“Nocill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 gonorrhoeae (Table 1).”
hgI;^ia
5.2 时态的运用 (1) 即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4) 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0|OmQ\SQ
6 讨论
{U7A&e0eW
6.1 基本内 “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因此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讨论的内容主要有:(1) 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2) 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是否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互一致;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 (3) 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4) 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5) 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
'/Ag3R
6.2 写作要点 (1)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2) 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4) 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n~?dD{]
6.3 时态的运用 (1) 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如: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2) 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如: In the first series of trials,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yields agree well. (3) 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如:The data reported here sugges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_4JTGJ
of oxygen available.
c@)}zcw*
7 结论
b(?A^a
通常情况下,有关结论的内容都包括在“结果与讨论”或“讨论”中,但有时也可将“结论”单独列为一节。在“结论”中作者应清楚、简洁地叙述自己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结果、结果的重要蕴含、对结果的说明或认识等。应注意的是,撰写结论时不应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实,也不能在结论中重复论文中其他章节中的句子,或者叙述其他不重要或与自己研究没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以故意把结论拉长。(任胜利, 100085, 北京双清路8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部.
rensl@mail.nsfc.gov.cn
)
.>+jtp}
原贴:
http://www.foodmate.net/topic/3/21121.html
z]0UW\S/
Fy-|E>@]D
推荐阅读
I;3Uzv
•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作者:千里雪 06-12-9
YN($rAkL
• 怎样写好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作者:千里雪 06-11-26
O>Ao#_*hOb
• 研读论文的得失总结 作者:千里雪 06-11-26
&46Ro|XE`
• 如何撰写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千里雪 06-11-26
"6xTh0D
• 如何避免审稿人的大斧 作者:千里雪 06-11-26
>n6yKcjY]
•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作者:千里雪 06-11-26
cP&XkAQ
• 喜欢与爱的区别 作者:千里雪 07-1-10
%#-'|~
• 名企:我们喜欢这样的简历 作者:千里雪 07-1-10
`ILO]+`5
• 期刊等级划分 作者:千里雪 06-8-27
I+FQ2\J*H
• 论文排版Word技巧 作者:千里雪 06-11-26
1`l10f qU
• WORD毕业论文目录生成技巧 作者:千里雪 06-8-28
Q\{$&0McF
• PowerPoint插入视频的三种方法 作者:千里雪 06-11-22
K0z@gWGE
>> > >>更多
V8IEfU
|c3Yh,Sv
☞ 特别推荐: 最受欢迎的资料
<|c[ #f
mIkc+X
[cvtF(,
博客网版权所有
-A;4""
UWW_[dJr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lm2000i.bokee.com/viewdiary.13783737.html
c(!8L\69V}
收藏
XdGA8%^cY
研读论文的得失总结 上一篇 | 下一篇 怎样写好论文---...
Wz-7oP%;I
我的广告
s5D<c'-
我的搜索
-40OS=wpA
qFg"!w
q? 2kD"%$
iVqa0Gl+}
M`gr*p
文章评论
4xnM7t\
添加评论
N cnL -k.
]Q*eCt;l"K
昵 称:
HzD=F3\r|
主 页: (选填)
u<a =TPAU
z\r|5Z
6n5>{X
6/&aBE=
验证码:
)1 =|\
\<4Hp_2?
us3fBY'
以下服务由瑞星友情提供
Gw0MDV&[
m9m]q&hx
{Wh7>*p{3
=EdLffU[J
XY1b_uY
" H;iAv
共
条评分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2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39:20
参考文献中英文人名的缩写规则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温哥华格式要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时,英文刊名和人名一律用缩写。这一规则也是众多检索系统在人名著录时的首选规则。
#~Z55D_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c>(`X@KL
在文章发表时,由于西方人士名在前 姓在后,一般也采用名+姓的格式书写,如下题名 、作者及正文的书写:
_ Db05:r@
Bis-pyranoside Alkenes: Novel Templ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djacently Linked Tetrahydrofurans
<7;AK!BH
Zheming Ruan, Phyllis Wilson and David R. Mootoo
@\|W#,~
而上述文章若作为参考文献为他人引用,则需写成
AM ZWPU
Bis-pyranoside Alkenes: Novel Templ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djacently Linked Tetrahydrofurans
P}kp_l27
Tetrahedron Letters Volume: 37, Issue: 21, May 2, 1996, pp. 3619-3622
>P/Nb]C
Ruan, Zheming; Wilson, Phyllis; Mootoo, David R.
/QeJ#EHn
由于东西方姓与名排列的差异,有的国外杂志在人名后还给出作者学位或参加的学会, 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区别姓、名、学位单位,如何缩写。
ojA i2uz
下面我们将著者姓名缩写规则的几个要点摘录如下:
j$z<wR7j0
1 姓名缩写只缩写名而不缩写姓;
E =7m@"0
2 无论东西方人,缩写名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k]<E1 c/
3 杂志作者名中,全大写一定是姓;
]U8VU
4 省略所有缩写点
t'{\S_
如 R. Brain Haynes缩写为Haynes RB, Edward J. Huth缩写为Huth EJ等。
|<q9Ee
但有些特殊情况:
]tzO)c)w;
(1)Maeve O'Conner, 正确缩写应为O'Conner M, 有人会按英文的构词习惯认为是印刷错 误,认为Oconner M
8.'[>VzBL
(2)国外也有复姓,如Julie C. Fanbury-Smith, Hartly Lorberboum-Galski等分别缩写为Fanbury-Smith JC, Lorbertoum-Galski HL
S|pMX87R
(3)姓名中含前缀De,Des,Du,La,Dal,La,Von,Van,den,der等,将前缀和姓作为一个整体 ,按字顺排列,词间空格和大小写字母不影响排列,如Kinder Von Werder缩写为Von W erder K,不可写为Werder KV.
=Bq3O58+
(4)国外杂志要求作者署名后给出作者学位和加入的学会,学位与学会名也是用缩写。学 位常见的有PhD(哲学博士), SM(理科硕士)MBA(管理学硕士)等,学会名称的缩写一般采用首字母缩写,如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缩写为RSC等。一篇论文作者署名为 Edward J. Huth, MD, PhD,ICMJE则表示Edward J. Huth是作者名,MD和PhD表示该作者 是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ICMJE表示该作者是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在著录参考文献时,该作者缩写Huth EJ。
7oK7f=*Q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在国外杂志发表文章,署名名前姓后,在国内则姓前名后,这样 做,国外人会认为不是同一个作者,如Lihuang Zhong,国外人会认为,中国人习惯姓前 名后,会将其缩写为Lihuang Z,关于中国人名的缩写,国际著名检索刊物如CA BA等也经常搞错。为了准确判断作者的姓和名,现在有不少杂志开始把作者的姓全大写,以此进行区别,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国外杂志的目录往往只提供作者的缩写名,这给我们准确缩写国外人名提供了重要依据。
> (.V(]{3y
原贴:
http://www.medabc.cn/lwxz/xzzn/200509/lwxz_107.html
1Y-m=~J7
|QIFtdU5T
共
条评分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3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41:08
SCI论文写作经验
作者: snowpeak
wQ 7G_kVp
关于写SCI文章,我也向谈谈我的感受。我介绍一下我写SCI文章的具体过程。
'%u7XuU-]
1.要写一篇好的文章,思路的创新性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条件要想思路创新,有两种方法。
:`9hgd/9
1)如果你个人对某个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你的潜意识中觉得某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应该在于某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如果当时很少有人注意此方面研究,你首先开始该方面的研究,那么你的文章就有很好的创新。但是用这种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前提是你在该领越有多年的研究经历。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研究的失败。因为你认为有创新的东西可能是人家已经做过研究了(只是研究失败,所以没有报道),或者你的思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研究生,为了保证毕业的论文要求,我觉得还是走第二条路。
+EmT+$>J
2)就是二次创新。举个例子。如果在最近三年有不同的作者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报道因素A对提高玉米的抗逆性有很大影响,第二篇报道因素B对小麦的抗逆性有很大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参考以上两个作者的研究方法,研究因素A和因素B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文章一般情况下能够发在和以上两篇文章档次差不多的杂志。
3N'f Hy
我就是按照第二种方法开展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
\G3P[E[
要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首先你要选用在你的领域中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几篇和你搞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
\uumNpB*n
试验结束后,就要立即进行总结数据,写文章,我的步骤如下:
R3G+tE/Y
1.将所有的试验结果整理成图和表,尽力挖掘图和表中的信息,越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你尽可能和不同的研究人员探讨你的试验结果,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表和图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会给你写文章的思路。
C^o9::ER
2.分析完图表好,你应该找到你这个试验结果的Key point,一定要保证这个Key point具有较大的新意,或者说一个到这个Key point 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然后从所有图表中找出能够论证你这个Key point 的图和表。
FAS+*GFz
合理安排你的图和表,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用图。Result以后,就是Discussion(这是一篇文章的精华)可以将discussion分为若干段落,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
<*g!R!
但是要保证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即每一段讨论一个主要话题。这每一段中,要说明一下几点:
V>{G$(v$
1)你的研究结果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
\8~P3M":c
2)你的研究结果和别人的类似研究结果有什么异同,如果不同的话,那么可以讨论一些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HP54G<{xz
3)如果你在研究结果中出现非常新的东西,用以前别人的理论很难解释,那么你可以提出你的假设理论来解释试验中非常新的东西,一定要做到能自圆其说。
\,w*K'B_Y
在Discussion的最后要总结一下,告诉别人你这个研究的几个主要结果。接下来是文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
A?DgeSm
1.你在试验中要到的数据,你都要写出得到这些数据的方法。
f1a >C
2.写试验方法要尽可能详细,能够保证别人看了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 后,能够比较轻松地参考你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 。
aXoD{zA
3. 看一下你可能要投的刊物,看看这个刊物中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是怎么样写的,你可以参考他们的写。
(|6Y1``
接下来是introduction
%7X<:f|N8x
1.介绍一下开展你这个研究领越的意义
PP{CK4
2.介绍一下该研究领越的一些人所做的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a cSm+t
3.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g(EKl
4.可以在introduction 中提出你的hypothesis
|NbF3 fD
接下来是reference
=aWj+ggd@
1.最好引用原始文献,不要二次引用。
m#D+Yh/y{n
2.注意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与你要投的刊物要一致。
8>E_bxC
3.不要漏和多参考文献。
CDy *8<-&
接下来是 acknowledge
aw0;
1. 帮助过你做试验,写文章的人
4>uy+"8PO
2. 提供资金资助的资金项目
IZ$7'Mo86
接下来是title
uN:|4/;{&
1.title 要说明你的研究内容
d$3;o&VUNI
2.title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JQ>GKu~
接下来是abstracts
];-DqK'
包括 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M*jo<C
uB(16|W>S
共
条评分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4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43:51
如何避免审稿人的大斧
Stephen D. Senturia
y8Q96zi
(译者序:本文是发表在最近一期 IEEE/ASME J MEMS的一篇关于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文章。作者Stephen D. Senturia(MIT电子系教授)从自己作为论文作者和审稿人双重角色的经验出发,对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发表了一些非常中肯也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知道,尽管IEEE系列杂志在SCI中的影响因子相对基础研究的杂志还很低,甚至有的杂志还不是SCI收录期刊,但是IEEE系列杂志在电子工程的众多领域中几乎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审稿非常严格。作者作为IEEE系列杂志中几个杂志的审稿人、编辑,对这些杂志有透彻的了解,因此,相信这些建议会对大家有些帮助;同时,作者的建议是通用的,对其它领域的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dXkgWLI~
原文并不长,但是考虑到其中作者使用了一些非科技词汇,查找这些词汇会用去不少时间,因此译者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此文,希望能为大家节约一点时间。错误之处难免,请谅解。
:$bp4+3>
编辑注:Stephen D. Senturia从1992年IEEE/ASME J MEMS(2002年影响因子2.8,译者注)创刊以来就一直是该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并在1998年被提名为高级编辑。这些连同他1985年-1995年作为IEEE T Electron Dev(2002年影响因子1.9,译者注)Solid-State Sensors的编辑的经验,作者已经累计具有17年作为IEEE杂志编辑的经验。这些年里,Steve(作者名字的简称,译者注)总结了论文作者们给审稿人带来的大量的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他撰写了下面的这篇“给作者的建议”,告诉大家如何使审稿人满意,并且让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同意论文发表。 )
5yvaY "B
L53qQej<
一、序言
/jR]sC)xs
由于这是我个人的评论,因此在后面的叙述中我将使用第一人称,不过严格一些的作者不会在科技文献中使用第一人称。在我35年研究工作的生涯中,我撰写了很多科技论文,每次当我打开从杂志编辑部寄来的装有我宝贝一样的手稿的信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结果是或者做一些小的修改,或者大幅度重写,甚至是判处死刑——只能把手稿扔进垃圾桶。
\JJ>y
现在,我也已经作为编辑和审稿人有17年了,从我审过的无数的论文和与论文数量几乎相等的不幸的作者身上,我感觉到审稿人打击或者拒绝某些论文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些论文确实存在很多缺点。即使不是绝大多数,也是很多作者都不同意这一点,至少现在。因此,我想如果我能够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使他们能够避免审稿人的大斧和致命一击,将会对论文作者们有所帮助。
@/S6P-4
一篇科技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与感兴趣的读者交流新的信息,并教给他们一些新的知识。许多作者忘记了这一点;相反,他们把写作过程视为炫耀自己、让读者注目他们的机会,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影响读者,例如给出了太多或者太少的内容和材料。考虑到论文的种类比较多,我这里选择一个实验论文作为假设的例子。这个文章的作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点小改进,然后用这个方法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与同样也只是对已发表的理论模型做了一点小改进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呵呵,很精辟的例子,已经理解了为什么这个现象会出现,希望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尽管他们尚未做过权威的实验来证实他们的假设。
_xg4;W6M=
?;{fqeJz
二、 Senturia的提纲
4=j,:q
作者们如何考虑安排和撰写这篇论文呢?我给出一个简单的提纲列在下面,同时给出一些更为深入的讨论:
- nWs@\
★(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是新的
'C l}IDF
★ 依赖与可信度指数
[x{S ,?6
★谨慎使用投机性词汇
r52X}Y
★不要学朗费罗
_eB?G
★ 不要把兔子从帽子里拿出来
%5N;SRtv
★彻底挖掘所有的金矿
5^Gv!XW
★记住:审稿人都是不善辞令的,作者(某种程度上)是偏执的
'%W'HqVcG1
违背后面每一条提纲下面所解释的原则都会导致审稿人生气,一旦他们开始生气,他们就会拿出大斧,并有目的地挥舞砍去。我从来不相信一篇论文已经写到无法再提高的程度,也许一个正常的审稿人可能会认为作者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但是一个发怒的审稿人却比这个正常的审稿人更能够发现问题,不管是研究工作内容还是写作方法。如果这样使审稿人更加生气,显然是十分愚蠢的。每个作者的目标都是让审稿人的大斧一直放在鞘里。
8q)wT0A~
地球人都知道现在天底下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除了那些比较有信心的人自以为他的工作还是独一无二的。也许偶尔还会有几个真正独特和令人惊异的结果发表以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的。
/UJ@e
每个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写清楚明确的上下文,以便读者通过序论和文献引用(是作者真正读过的,而不是从其它参考文献中简单拷贝过来的)能够知道你的新工作属于哪部分。如果作者不知道相关文献,他应该上网去查一查。我曾经告诉我的研究生,“首先决定你做什么,然后去图书馆找找!”他们也许找不到他们做的,但是可以找到所有相关的材料,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来确定真正相关的子集,这些需要引用。
vepZod}D
另外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
omxBd#;F$
如果你有一个主题相近的论文已投给会议正在审稿或者已被杂志接收但尚未印刷,你有责任告诉编辑和审稿人并且提供该论文的复印件帮助审稿过程的进行。如果审稿人发现你有相关论文掩藏起来——也许这是使审稿人气愤的唯一最重要的原因。这是真正的气愤——审稿人会认为你在欺骗审稿过程,于是大斧来了。
pUvbIbg+
如果一个文献与你的研究足够相关而使你引用它,那么它和你的结果也是相关的。许多作者在论文开始堆砌很多参考文献进行装饰,但是后面却从来不把自己声称的新结果与究者对结果进行证实和对比,如果论文的工作没有一点与前人的比较,审稿人会很恼火,于是他们会抽出大斧。
-ff|Xxar{
三、依靠可信度指数
>28.^\?H4
科学进步的本质是结果的可信度,这些结果能够被不同的研究者重复和检验。如果这样定义的话,那么真正新的研究结果在被别人重复以前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这就引出了可信度指数的概念。
Mo+mO&B
前面假定的论文在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都有些小改进,并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结果,在编写这个论文的提纲的时候,作者应该仔细考虑提纲不同要素的可信度。显然,已经出版的文献结果(姑且不管它正确与否)是高度可信的。另外基本物理规律、已经建立的理论和模型,以及被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等也都是高度可信的。所有这些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指数。
=)56]ki}
与此相反,新东西的可信度指数是非常低的。如果一个结果还没有被其他人重复,那么它就不是已经“确定的”,因此不如已经被同行验证的结果可信,而作者关于新结果的猜测和想象则是最低的可信度。但是如果一个新实验结果在论文里有足够多的证明,审稿人可能会接受它,即使他们不同意作者对于新现象猜测性的解释。
OL,3Jh% x
所有这些导致了可信度指数原则,它能够自动确定论文内容的顺序。
-29Sw
按照可信度递减的顺序安排论文内容。
G2FP|mf,
这种做法的优点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论文是按照可信度递减的顺序安排的,所有的读者都会同意最开始论述的内容,因为它有最高可信度;但是到后面读者会犹豫是否接受一个新的实验结果(如果恰到好处地解释,就会接受)或者推测性的解释。一个好的论文永远不要在第一个中等或者低可信度内容出现以后再出现重要的、高可信度的内容。那些不同意作者观点的读者,也能够得益于能够在出现不同意见以前了解所有高可信度的材料,因此可以将不同意见集中在正确的问题上。
P;&rh U^[
试样准备方法应该真实反应作者所做的工作,应当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并且应该放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作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直到论文后面低可信度部分才给出新试样的制备等内容,让读者莫名其妙。这种写作方法会使论文看上去杂乱无章,非常难以阅读和理解,而难以阅读的论文当然会使审稿人非常恼火。
8 S'g%
当你报告一个新的实验过程的时候,为了保持它的高可信度,你应该用例子说明你是如何从原始数据得到精炼数据,并最终得到分析结果的。同样,对于校准也需要做这样的说明(如果不是基于商用仪器的精度指标),包括样品数量、数据与误差带之间的关系(满量程吗?平均值的概率偏差等)。如果新方法能够给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所期望的结果,无疑这是可信度的基础。这有助于提高你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大概也是撰写论文需要首先考虑的要点。
aZ$$a+
如果要报道一个新模型,你需要把模型建立在一个高可信度的起点,并在需要清楚地说明从哪儿开始是你采用尚未经过证明的假设而使得可信度开始变化的。
|!r.p_Zt
至于模型和实验谁在前面,这大概需要取决于爱好了。如果这两者都有新结果,那么需这种方法最令人高兴的结果是,作为作者,你被引导着在所有比较可信度的材料,如新的实验结果,已经展示完全后才开始假设和猜测。这有时会给作者带来不小的困难。现在的趋势是提出结果,给出评论和意见;然后再提出一些新的结果,再给出评论。在开始假设和猜测以前给出所有的高可信度材料。这样,审稿人会喜欢你。
cJEOwAN
ryz [A:^G
四、谨慎使用投机性
(S:+#v
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在这里对投机性词汇感兴趣。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我要感谢MIT 的Arthur Smith教授。我和他在70年代初期共同写过一篇论文,他提醒我尽量不要使用被他称为“投机性”词汇的一些词,如“obviously”,“probab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这是因为从技术的角度看,如果你需要使用表示可能性的词汇,这说明你不能无法证明你的观点,而是在进行假设和猜测。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愿意使用投机性词汇,它意味着你不知你在说什么,因此这些材料的可信度自然非常低。用明确表示你在进行假设的词汇来代替投机性的词汇,并将相关的评论和低可信度的假设放在论文合适的地方。
(BtavE
DVu_KT[H d
五、不要学朗费罗
%5X}4k!p
在小说“路边酒店的故事”中,作者朗费罗借用坐在酒店炉火旁的旅客的嘴描写了一系列的故事。尽管朗费罗是一个极好的故事作者,我们在写作科技文献的时候不能采用他的方法。这种方法确实比较吸引人,讲个事实,再讲一段故事来解释一下事实;然后再讲另一个事实和解释它的故事,直到所有的事实讲完。(特别是化学研究人员比较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错误的地方在于它与可信度降低原则相违背。因此,故事很好,但是那可能是虚构的;科学写作需要的是不是虚构,而是真实。要抵抗住现代朗费罗式的诱惑,把所有的高可信度内容都提出以后,再用类似“Discussion”或者“Interpretation”之类的标题来表述你开始进行假设的部分。
!i0jk,[B=
六、不要把兔子从礼帽里拿出
];bl;BP
我们都能回忆起孩童时代坐在学校拥挤的礼堂里,兴奋地看着前来表演的魔术师从他的礼帽里变出一只兔子的情形。有一些科技文献作者试图去模仿魔术师,但是他们的这种表演却很乏味。他们把一个验证性的实验藏起来,却引导读者进入歧途,然后这时,也只有这时,他们才拿出读者希望看到的能够证明作者观点的实验。这种方法有两个问题:一是显然与可信度递减原则相违背,他们(大概)在一些低可信度的解释后面才提出高可信度的材料;二是这会给推理过程带来很大的问题和缺点。审稿人顽强地寻找着缺点,却遇上了从礼帽里变出来的兔子。原则很简单:不要这样做。
~|j :xM(i
七、彻底挖掘所有的金矿
/h4 ::,
想象一下你正走在一个荒凉的峡谷里面,拿着几铲看上去希望很大的泥土,把他们装进坛子里,然后在附近的一个小溪边冲洗它们。这时你突然发现了几块金子,你非常高兴,于是决定跑到最近的采矿办公室申请提出自己的所有权。于是,你对世界声明你的所有权,但是很令人费解地是再也没有回去挖掘那里的金子。
t@GPB]3[
如果你这样做,每个人都会认为你是个傻子,但是事实上,很多科技文献作者恰恰没有回去挖掘他们的金子。获得好的数据要用去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同时还有大笔费劲心思得来的经费),这些数据就好比能产出几个金块的泥土。宣布所有权类似于发表论文-通过这个过程你告诉全世界这附近有金子。考虑到这些数据的成本,如果不努力找出所有的金子实际上一件非常傻的事情,至少,也要找出你已经挖掘的这些泥土里的所有金子。
9m2_zfO[w
很遗憾,在我的观点看来,很多作者过早地放弃了从数据中获得更多内容的机会。如果你能够证明你对所获得的数据说明什么或者不说明什么有深入的理解,尽管这可能对你挖掘到的金子能不能发表是不关键的,但是你在审稿人那里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F&{RP>
例如,有的作者仅着眼于从能够进行测量的信号,但是却忽略了噪音谱可能会引起限制可检测能力的信息。另外有些作者未能发现掩藏在结果下面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或许能够提供发现新的或者重要东西的线索。简而言之,要有耐心。试着从数据中挖掘所有并且有潜在的兴趣,审稿人会为你的勤奋和坦诚鼓掌。
n@LR?
Sz\"*W;>
八、记住:审稿人是不善言辞
+/ A`\9QT
我给出一个关于如何对待审稿人意见的方针,作为本文的结束。
U] 2fV|Hn
当审稿人抱怨文章的某些内容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了解文章中的问题。不是所有审稿人的所有意见都是正确或者合适的批判,但是我敢说我遇到的批评中90%以上都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价值和益处的。
P]bq9!{1
但是,审稿人是不善辞令的。审稿人经常非常恶劣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使他们的意见看上去非常武断和随意,甚至反复无常。于是作者变得非常气愤和偏执。那么该怎么办呢?
P!?Je/Tz]
作为作者,你有责任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批判意见。你对此所持的态度对论文能否顺利发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象有些作者一样,你试图威胁审稿人(或者编辑)不做建设性的反馈而投稿,审稿人(和编辑)都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把你放在一边。
m){.{Vn]
我曾经见过很多例子,愤怒的作者有力地反驳审稿人的意见,但是最后他们的论文却没办法发表,因为他们没有把反驳中的精华用于修改他们宝贝一样的论文。自负妨碍采取建设性的反馈措施,而偏执则会削弱这些措施。
RU>Hr5ebo
维护自己工作的科学性是一项需要从谦逊和尊重别人已经建立的知识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任务。尽管这很困难,当你收到审稿人的意见的时候,压住自己的火气和反驳,试着想想为什么审稿人会在这一点上找麻烦?作为作者,如果你能够指出为什么审稿人会给出这个意见,你就能够同时发现提高论文和使审稿人满意的方法了。通常,一篇论文的失败不是刚好在审稿人提出问题之处,而是往往在其它的地方,如没有精心安排的主题和评论的次序,或者在文章其它什么地方省略了几个解释用的词等。阅读审稿人的信的时候需要抱着非常虚心的态度,这能使你缩短论文发表的时间。
N-x~\B!
当然,有些审稿人的意见非常明显的是错误的,如果你能够非常礼貌并且非常职业地处理相关的意见,编辑会比较容易同意你对审稿人的反驳意见。因此,我的建议是重新列出审稿人的每条意见和你对此意见的评论,以及你如何在论文中进行修改的。如果你对此做了足够好的工作和努力,编辑就有可能决定接收论文而不需要再把论文寄给审稿人重新进行审稿,这会节约几个星期的发表时间。另外,你因为注意审稿人不善辞令而建立起来的声誉,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匪浅。
x+V;UD=mH
同时,下次你会写出更
zVLv-U/=d
zNE"5
共
条评分
离线
zhxq
UID :6611
注册:
2007-12-13
登录:
2020-05-27
发帖:
94
等级:
仿真二级
5楼
发表于: 2010-01-26 15:47:30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C J S
编者注:为了让同学们圆满完成自己的论文或课题,我们编辑这期专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本专题资料来源于水木清华。
<y=VDb/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 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 《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JP{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 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V%'`nJ!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 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
HXhz |s0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b'Qia'a%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Kdk0#+xtP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二:可读性
,ii*[{X?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e> ~g!S}G
• 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m8eyAvi6
• 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qLBXyQ;U
• 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MkHB0 2N
•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KJ<7aZ
• 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 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duB{1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 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GqumH/;
谈到可读性,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 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 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9<q'hf<w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zF6R\w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三:信息量
;vvO#3DWM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 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 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S-{[3$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 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SA&0f&07i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审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rsPIOu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By {zX,6'
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LnIln[g: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四:参考文献
sHD8#t^{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py.lGywb_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_/:KUt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 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 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ia 1Sf3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bqp6cg\p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S[!K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wy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r2}u\U4>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tAFKq>\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spp*Q)#\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d n9tY3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K}iVX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
$&/JY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 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当年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j -bT4!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也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I&~kwOP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5ckL=q"+/
,#[0As29u
原贴:
http://www.medabc.cn/lwxz/tgxz/Index.html
]|62l+
r(xh5{^x
共
条评分
离线
skygardon
UID :878
注册:
2007-01-24
登录:
2020-03-05
发帖:
796
等级:
积极交流五级
6楼
发表于: 2010-01-26 16:12:32
说得不错,多谢分享哈!
共
条评分
新人学习
离线
vincentwl
UID :15476
注册:
2008-07-16
登录:
2015-06-24
发帖:
189
等级:
八级仿真大师
7楼
发表于: 2010-01-26 16:59:04
感谢楼主分享!
共
条评分
http://www.meta-materials.com/
离线
runner
UID :3922
注册:
2007-07-17
登录:
2011-06-08
发帖:
67
等级:
仿真一级
8楼
发表于: 2010-05-26 21:20:46
留个名,回头从回复的帖子中就可以找到这个链接
共
条评分
离线
zczcdale
UID :46297
注册:
2009-11-10
登录:
2025-04-08
发帖:
82
等级:
仿真一级
9楼
发表于: 2011-09-26 17:32:26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中。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