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天线交流版
>
无源互调干扰在基站天线中产生的原因(待续)
发帖
回复
1
2
3
6730
阅读
23
回复
[
原创
]
无源互调干扰在基站天线中产生的原因(待续)
离线
aifujikiu
UID :45136
注册:
2009-10-27
登录:
2010-01-25
发帖:
12
等级:
仿真新人
10楼
发表于: 2009-11-06 12:53:23
LZ是在07年发的帖子,那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了。
)_m#|U?Rex
我个人觉得交调问题不是靠什么方案能解决的,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从各方面去考虑,形成设计的好习惯。
x&n gCB@O
个人觉得搞好交调三个方面最重要:材料、结构、生产
pj~Ao+
上这个论坛的估计都是搞研发的,根本没有条件去协调一个公司的各个部门
cgQ4 JY/6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共
条评分
离线
sulan19
UID :6047
注册:
2007-11-18
登录:
2025-08-05
发帖:
243
等级:
特邀技术顾问
11楼
发表于: 2009-11-06 21:03:20
交调确实一个大问题,特别是现在,运营商对交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天线制作却很难像驻波一样达到要求。
NV[_XXTv7
楼主总结的非常好
IK /@j
另外提出一些我的个人看法,我觉的提高交调的方法还应该从设计上考虑,比如振子,移相器等容易使交调变差的元器件的改进,设计尽量少的焊接点等等。天线的物料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差的天线部件对交调影响是很大。另外的一点可能是暂时比较难解决的,就是目前我国天线厂商的制作工艺和供应商的水平。我见过一些国外厂商如凯瑟琳的基站天线,单从指标上看跟国内的差的不多,但他们做的天线确实好,不仅是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工艺更是我们难比的
共
条评分
离线
yaoduo
UID :15904
注册:
2008-07-24
登录:
2009-11-11
发帖:
1
等级:
旁观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1-11 20:26:32
不错的资料
共
条评分
离线
26468064
UID :46484
注册:
2009-11-12
登录:
2009-12-01
发帖:
8
等级:
旁观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2-01 14:01:25
本人专攻交调,己工作4年多,且本公司还做得可以,
;)SWUXa;{
从上面的资料看确实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每个厂家的设计不一样,可能存在批次不合格,
U,Duq^l~s
如果克服,关键看生产链的控制与生产工艺的控制!
共
条评分
离线
26468064
UID :46484
注册:
2009-11-12
登录:
2009-12-01
发帖:
8
等级:
旁观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2-01 14:03:39
设计、材料、工艺为影响交调的三大因素,确实国内厂家很难做到!
iJr 1w&GL$
?eU=xO
如果要做到,可能依目前投标的价格,恐怕会没有厂家愿意做天线了!
共
条评分
离线
livanfield
UID :56423
注册:
2010-04-03
登录:
2011-06-29
发帖:
70
等级:
仿真一级
15楼
发表于: 2010-10-24 10:46:28
为什么下载不了呢??是不是我的积分不够?
共
条评分
离线
yulai860
大家好
UID :51404
注册:
2010-01-18
登录:
2012-03-11
发帖:
484
等级:
积极交流四级
16楼
发表于: 2010-10-24 11:25:21
国内做基站天线的厂商有啥 我知道海天
共
条评分
我爱爱我的人
离线
yulai860
大家好
UID :51404
注册:
2010-01-18
登录:
2012-03-11
发帖:
484
等级:
积极交流四级
17楼
发表于: 2010-10-24 11:29:24
这哥们就这么点东西 贴出来好了
o W)M&$oS
你不是再搞积分吗
共
条评分
我爱爱我的人
离线
lzm840
UID :56202
注册:
2010-03-31
登录:
2015-08-14
发帖:
103
等级:
仿真二级
18楼
发表于: 2010-10-26 21:26:45
我们公司的基站电调天线交调批量都在-107以上,不是吹牛逼哦!lz 加紧努力啊!
共
条评分
l
离线
mrgong
UID :34174
注册:
2009-06-01
登录:
2017-04-15
发帖:
1383
等级:
论坛版主
19楼
发表于: 2010-10-27 09:19:16
从开始国内提出互调这个指标到现在,差不多10来年了
s t P~/}
起初时候只针对CDMA800MHZ,做交调仪器的全球好像也就一家
]WR+>)ERb
当时完全是闭门造车,整个研发团队全部都扑到这个上面奋战几个月也没多大进展,同一天线不同的时间测试,甚至重复旋紧一次接头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都是时好时坏!
/1ooOq]
后来搞的次数多了,才慢慢开始发现从仪器到天线这段跳线很关键(当时测试负载都不稳定),再后来就是改进接插件,由普通的镀银改进为镀三元合金,改进接插件的结构,这个得感谢捷士通,当时就他们的接头能过互调。等互调仪器测试负载的数据稳定了,也有一定的一致性才重新弄天线。改天线的结构,材料,电镀,电缆等等。。。。。。
0RAmwfXm
n年后,总结一下互调的关键就剩下几个字了:材料、结构、工艺
p#hs8xz
其实开始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过到最后掌握这些,花了很多人的时间和心血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