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资料库
>
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终端瞬态响应的 ..
发帖
回复
2381
阅读
2
回复
[其它]
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终端瞬态响应的求解
离线
tensor
新的一年开始了!
UID :2
注册:
2006-10-04
登录:
2025-09-29
发帖:
4229
等级:
值班管理员
0楼
发表于: 2009-07-04 18:16:00
传输线;瞬态响应;解析解;耦合方程
/U="~{*-R
W,.Exh
随着传输线方法在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传输线方程的求解方法也越来越感兴趣。求解传输线方程的方法通常有时域差分方法和频域差分法。而对于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终端的响应,本文给出了其频域解析解,并且运用这个解析解和Fourier变换技术,可以很容易地给出传输线终端的瞬态响应分析,这比时域差分和频域差分方法更加精确和快速。
c#a>> V
W 7w*VD|
对于导体线缆在各类电磁脉冲激励下响应的计算,通常采用电磁场散射理论的方法[1],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Tesche[1]指出,对于一些感兴趣的部分计算,应用简单的传输线模型就足够了, 特别是在终端附近的响应传输线模型的解能够提供精确的结果。随着亚微米及深亚微米技术的高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特征尺寸已小至0.13~0.08 m,传输线寄生耦合效应的存在使得电路系统性能更加难于预测,因此传输线的性能分析对于集成电路(IC)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国际对传输线理论的研究也十分热烈[1-14]。
Efu/v<
基于Maxwell方程推导描述外电磁场对导线的耦合传输线模型有三种:Taylor[9]模型,Agrawal[11]模型和Rachidi[7]模型。 如果适当应用,每个耦合公式给出相同的传输线响应, 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文[5]通过数值实验表明这三种模型具有相同的全电压解。文[15]采用解析的方法对双导传输线的Taylor模型和Agrawal模型基于平面电磁波激励的在终端附近的响应进行研究,得到它们终端负载响应的解析解。通过对它们解析解的比较,发现它们的解析解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Taylor模型和Agrawal模型其实是对同一个解的不同描述。
.8XkB<[wb
本文运用文[15]的结果得到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负载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且应用Fourier变换技术得到分析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负载的瞬态响应方法,这比时域差分和频域差分方法更加精确和快速。一般来说,在研究或应用传输线模型时,需要作如下假设:两条导线是相同的,半径为a; 导线的间距 ..
V5+|H1=
twp~#s:\z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附件:
平面电磁波对双导线传输线终端瞬态响应的求解.rar
(48 K) 下载次数:28
共
条评分
本人从事微波行业研究和教学。丰富的硬件资源和微波团队可
承接各类与微波相关的项目 QQ:546874678 EMAIL:rfeda@126.com
离线
tensor
新的一年开始了!
UID :2
注册:
2006-10-04
登录:
2025-09-29
发帖:
4229
等级:
值班管理员
1楼
发表于: 2009-07-04 18:16:04
4 结论
j`-9.
众所周知,BLT方程是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问题很重要的工具,在对系统的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分析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由于双导线传输线在平面电磁波激励下,对于不同的传输线模型,终端负载的响应具有相同的频域解析解。应用这个解析解,采用Fourier变换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用于分析传输线在平面电磁波激励下的终端负载的瞬态响应。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多导体传输线或线-面传输线的瞬态响应研究。
B`|H}KU
D#11 N^-K
参考文献
8b $e)
[1] Tesche, F. M. , Ianoz M V , Karlsson T. EMC A 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Model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7.
=]-D_$S~
[2] 陈海林, 陈彬, 李正东, 等. 不同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有限长电缆外导体感应电流的数值计算[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1286-1290.
qhNYQ/uS
[3] 郭辉萍,刘学观. 电磁场与电磁波[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W 6CNMI]
[4] 黄聪顺, 周启明. 高空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电缆屏蔽层感应电流的数值模拟[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9) : 905-908.
3EyVoS6D
[5] Nucci C A, Rachidi F. On th Contribu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components in field-to-transmission line intera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1995, 37(4):505-508.
&FDWlrGg
[6] Paul C R. A nalysis of Multiconductor Transm ission Lines[M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4
K}Lu1:~
[7] Rashidi, F. Formulation of Field-to-Transmission Line Coupling Equations in Terms of Magenetic Excitation Field[J].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1993, 35(3):404-407.
$WbfRyXi7'
[8] Smith, A. A., Jr. Coupling of External Electrmagnetic Field to Transmission Lines[M]. New York: Wiley, 1977.
IR"=8w#MP
[9] Taylor, C. D., R. S. Satterwhite, and C. W. Harrison. The Response of a Terminanted Two-Wire Transmission Line Excited by a Nonuniform Electromagnetic Field[J].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1987, 13(6):987-989.
u@kr;^m
[10] Tesche, F. M. Plane Wave Coupling to Cables, Part II, Chapter 2 in Handbook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M] R. Perez,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5.
NJ(H$tB@
[11] Agrawal A. K., et al. Transient Response of Multi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Exited by a nonuniform Electromagnetic Field[J].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1980, 22(2):119-129.
2bTM0-
[12] Ushida, H. Fundamentals of Coupled Lines and Multiwire Antennas[M]. Sendi: Sasaki Press, 1967.
<X]dR 6FT
[13] 谢彦召, 王赞基, 王群书, 等. 架空多导体传输线缆的电磁脉冲响应计算[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6(4): 449-2452.
DC=XPn/V
[14] 张瑛, Janet M. Wang, 肖亮, 等. 传输线的随机建模及瞬态响应数值实验分析[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 28(8): 1516-1520.
\C`2z]V%
[15] 倪谷炎,罗建书,李传胪,等. Taylor与Agrawal传输线耦合模型解的比较[J]. 已投稿,2006
共
条评分
本人从事微波行业研究和教学。丰富的硬件资源和微波团队可
承接各类与微波相关的项目 QQ:546874678 EMAIL:rfeda@126.com
离线
whynot910
UID :36184
注册:
2009-06-28
登录:
2025-09-30
发帖:
17499
等级:
RFEDA终级会员
2楼
发表于: 2016-09-22 21:17:55
多谢楼主分享这方面的资料,正需要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