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EMC(电磁兼容)资料
>
无线设计的ESD防护
发帖
回复
1955
阅读
3
回复
[分享]
无线设计的ESD防护
离线
jackie0888
UID :22150
注册:
2008-11-27
登录:
2011-05-28
发帖:
45
等级:
仿真新人
0楼
发表于: 2009-05-20 16:16:33
— 本帖被 tensor 从 【微波电子书有书共享】 移动到本区(2009-06-26) —
无线设计的ESD防护
J t.<Z&
无线设计的ESD防护
/ xv5we~
,JI] Eij^
静电放电(ESD)是静态电能不受控制的突然释放过程。这种电能释放能够损坏敏感的集成电路,无线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要了解ESD。
7W}%ralkg
无线系统制造商正在制定更严格的ESD规范,使电路板设计者的任务更加艰巨。现有各种不同的ESD标准,使设计工作更加复杂。我们考虑两个最通用的国际标准:人体模型HBM(human body model)和IEC1000-4-2。第一个标准模拟接触条件,应用于器件;第二个标准用于系统级的ESD防护。
/ ^)3V}
无线设计的ESD防护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静电防护有多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然而,对无线设计,性能、电路空间、重量、功耗和成本都倾向于使用集成二极管防护网络。
b$;oty9Y
进一步,我们将讨论如何应用二极管网络,获得最佳的ESD防护性能。最佳性能与电路板的布局密切相关,确保ESD电流进入防护器件,不损坏敏感的集成电路。此外,使用二极管防护网络要注意系统的节电(power-down)问题。最后,还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把器件的ESD静电防护性能与系统的防护性能相联系,但规定保护器件的钳位电压,是两者相连的有效方法。
p[&Jl
ESD标准
{$EX :ID
HBM ESD测试通常用于集成电路,而IEC1000定义了系统的ESD测试,两者都采用电容通过限流电阻的放电ESD模型(图1),差别是器件值的大小。对HBM,电容值是100pF,限流电阻是1500Ω。注意,对于同样的ESD电压,IEC1000的峰值放电电流比HBM的几乎高5倍。进一步,IEC1000采用接触放电及空气放电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测试。标准定义接触放电的ESD电压为2kV至8kV,空气接触的可达15kV。注意IEC1000规定的电流上升时间小于1ns,需要防护器件的响应非常快(图2)。基于同一原因,电路板布局对实现系统的ESD防护非常关键。
&FmTT8"l
~ ?nn(Q-
^nZ=B>Yn2
防护方法
P8=|#yCi
如果要满足IEC1000-4-2的ESD防护要求,无线通信设备需要适当的保护。用户接触的区域,如按键和I/O口易于受到ESD影响,因此需要保护。一种简单技术就是把电容放置于通信线来吸收ESD脉冲,它减低了信号速率,增加了驱动电流消耗。可以在板上采用放电器(spark gap),放电器设计保证在ESD脉冲过程熔断,电流被分流引入大地。然而这种技术占用较大的空间面积,老化后导致ESD防护不可靠。MOV(metal oxide varistor)器件在高压时可以断开,可使用在响应时间较慢的应用中。然而,笨重与大电容使它们不适合防护信号线,另外的缺点是其老化特性。
>&HW6 c
对于Zener二极管,尽管能够钳制给定电压下的大电流,但它产生有防护信号线不需要的寄生电容。相比之下,连接地和电源端的快速、低容二极管是个很好的方案。它们可以处理大的峰值电流,具有很小的反向泄漏电流,可以抗多次ESD冲击而不损坏;它成功地把ESD脉冲从敏感保护器件引开,具有很长的寿命。然而,每一防护线需要一个二极管对。尽管每个器件的价格很低,总的安装成本和所需的空间使分离方案不适合。
o.r D
例如,防护IEEE-1284并行口需要17个二极管对。在单个封装中集成不同数量的二极管对,可产生一个最佳性能价格比的方案。
PI L)(%X
集成二极管防护网络
FrMXf,}
二极管阵的ESD防护原理非常简单,一个与电源和地相连的二极管对加在被防护的信号线上。正常工作其间,这些二极管是反向偏置,但当信号线的电压分别高于或低于对应端的电压时,产生正向偏置。正向偏置发生在ESD脉冲过程,这时二极管把电流引入电源或地端上,离开被防护的器件,被防护器件只受很小的电压和电流冲击。
GTB\95j]
由于集成电路I/O管脚设计都能经受2kV的HBM ESD电压,被防护器件能经受住这个能量,然而这对外部二极管网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根据IEC1000-4-2的方法,这些网络需要抵抗8kV的“接触放电”。进一步,它还需要钳制其后面的电压,以使集成电路或其它无源器件不受损坏。最后,为了不降低信号的性能,二极管对的总电容应小于5pF。
h];H]15&
由于无线应用通常需要很小的管脚封装,防护器件必须采用SOT、MSOP和QSOP封装,相比分离方案更具竞争性(图3)。
#qVvh3#g
)-X8RRw'
a4uy}@9z
优化ESD防护必须注意电路板的设计安装。首先,尽可能地减小ESD脉冲进入点与二极管保护网络之间的寄生电感(图4),寄生电感将抗拒ESD脉冲电流的快速变化,使进入二极管网络的ESD电流流入被防护的器件。对此,设计者应该把二极管网络放置在电感与被防护器件之间,这在两个方面改善了ESD防护性能:电感抗拒了电流的快速变化,并在时间上扩展,降低了峰值电流;ESD脉冲被强制先通过二极管网络,进入后面器件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脉冲。
e,#w*|
28v^j*=* \
其次,应避免电源端上的电感。如果在网络与旁路电容之间存在大电感的话,网络将不能泄漏ESD脉冲。导致很高电压、快速上升ESD脉冲进入后面器件(图5),采用尽量靠近二极管网络电源管脚的串联电容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常0.1至0.2礔的电容就足够,大电容不一定提供最佳的ESD性能,特别是串联电感较高时。整个网络只要单个电容就可以。它不仅仅是限制电压,也限制流往后面的电流。如果被防护的器件对锁存现象较敏感,通过插入电阻限制输入电流,限制电流等于防护电压除以插入电阻。
]N}/L lq
第三,设计者必须仔细考虑各种系统电源方案。在一些应用中,通信通道的一端在工作状态,而另一端在节电状态。
Z?S?O#FED
在这种情况下,节电器件供电脚上的电压将下降到零(ground),任何进入ESD网络的信号将使与供电脚相连的二极管正向偏置,导致电流长时间的流过二极管,引起电池泄漏或系统的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与电源相连的二极管在节电状态不吸收电流,这可通过放置一个外部二极管来实现(图6)。电容吸收ESD脉冲,在节电状态时,外部二极管关闭;这时,它不再吸收电流到ESD网络。整个网络只需要一个隔离二极管,所以成本增加很小。
zW\a)~E
系统级与器件级ESD规范之间相联系有一些困难:系统级标准(IEC1000-4-2)与器件级的不同,对于相同的ESD电压,IEC1000-4-2的峰值电流要高5倍。
(@NILK
在电路板上包含有多个器件,每一个都可释放ESD脉冲。进一步,信号线的电容和电感将决定脉冲的形状,器件的错误放置将严重降低ESD性能。
"{@[06|1
二极管网络的钳位电压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的器件相连,然而防护是ESD与成本之间的折衷。节约成本、改进的ESD方案可降低失效率和改善可靠性;然而随着ESD成本增加, ..
E[t[R<v,P!
d(}? \|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离线
panjb
UID :24810
注册:
2009-01-22
登录:
2023-05-21
发帖:
409
等级:
积极交流四级
1楼
发表于: 2009-05-28 11:36:24
这是一本电子类实用书籍
共
条评分
离线
kuluma2001
UID :37653
注册:
2009-07-20
登录:
2009-07-30
发帖:
2
等级:
旁观者
2楼
发表于: 2009-07-20 11:19:42
有無圖片的下載?
共
条评分
离线
cyzz7212
UID :53908
注册:
2010-03-07
登录:
2025-07-03
发帖:
47
等级:
仿真新人
3楼
发表于: 2010-04-23 21:53:05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