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聊天休息闲聊灌水
>
[人在职场]君子有朋,小人无朋
发帖
回复
743
阅读
0
回复
[人在职场]君子有朋,小人无朋
离线
chd0
UID :27793
注册:
2009-03-19
登录:
2009-10-28
发帖:
224
等级:
仿真三级
0楼
发表于: 2009-04-21 18:42:17
tgmG#b*
s zBlyT
6r
最近重读欧阳修的《朋党论》,颇有一些感触。虽然一介市井之人,不敢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泰斗有治国之宏论,但公司管理上,这篇文章也是很有帮助的。
OBrbWXp@
tg =ClZ-
Y' K+O
FvpaU\D
一个管理者,用不着害怕下面的员工“结党”。就像文章里面所说的——“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事实上是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甄别而已。君子与君子之间的结朋,是以同“道”为基础,所谓“道”就是“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所以这样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影响修身而相益,“事国则同心共济”;但小人则不然,以同利为朋,所贪者财货利禄,同利时则引以为朋,当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所以说小人无朋,只是图利而已,图利则会不择手段,在庙堂则于国不利,在企业则于企业无益。
,@I_b
#9{N[t
NqyKR&;
uP|Py.+
在一个企业里面怎么才能形成“君子之朋”而尽力避免出现“小人之朋”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
aY`qb Jy
MI8f(ZJK5
R>Q&Ax
jw63sn
首先,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以“道”去感召人,而不以“利”去诱人,或者说不能完全以“利”去诱惑人。在选人的时候,就要甄别,这个人是做事情的人,还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诚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特别在推崇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盈利,如果没有盈利,企业就连生存的机会就没有了,何谈“道”?个人也一样,不挣钱、老吃亏的事情谁愿意干?其实也不尽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企业来讲,取利也应该在“道”的基础上才能长远。所谓“道”就是企业的行为一定符合自然的规律,华为能够成功,在于他找到了市场之道、社会之道,抓住了电信发展的大好时机,进而把这种时机转化成为一种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有人说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高工资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但我认为,华为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利国、利企业、利员工的大道去感召了全体员工为之奋斗,奋斗成功,自然个人回报也高。任正非所讲的,“我们的奋斗主观上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客观上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就是有机的把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了一起。02年到07年,一些企业,靠VC圈了一些钱,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指望热卖几款产品,公司快速圈钱上市,首先目的就是很直白,只是为了“利”,没有任何的企业文化,一旦遇到问题,形势不利,必然成为过眼云烟。
.quui\I3
U`YPzZp_
^na8d's:
.*N]SbU<8
其次,企业家的威权与企业民主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能够统领企业的企业家都有过人之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企业家的威权,我个人认为,这种威权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效果,君子对于威权,是看到威权背后支撑威权的本质的东西,比如企业家的道德、以企业家为核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远大的愿景,这就是企业“道”。君子与此同道,则能够帮助企业茁壮成长。因此君子对于威权并不会唯唯诺诺,会以企业的大局为重据理力争,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企业的民主氛围,威权与民主也就和谐共存了。但对于小人则不然,小人逐利为首要,以个人之私为目的,在面对威权的时候则唯唯诺诺,如果威权不偏私则小人无可乘之机。所以威权是用来震慑小人的,君子则不然,对威权是敬重而不是臣服。君子与小人面对威权的表现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老夫子早就定论了。企业家本人是喜欢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呢,还是更喜欢据理力争的人呢?他的选择就决定了企业内部是否会有一些朋党之争。所以我说企业家的威权与民主从来都不矛盾,关键在于有没有可以民主的君子!
_cPGS=Ew
NQBa+N
Dxp8^VL
Y2lBQp8'|
再者,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也有一些很有效的辨别方法。大凡私心很重的人很会拿公利去交换到个人私利,历史上的有问题的大臣经常给会说的一句话“老夫待你如何呀?”等等,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分辨的,君子做官往往“恩不私加”,小人恰恰相反,拿企业的公“恩”去私加给自己的小团体。
2I:x)
~)J]`el,Q
\3nu &8d
Kf=6l#J7
所以,企业有道就像骏马奔腾,即使身上有灰尘也会被风吹掉;企业无道就像独轮车载满车珠玉,即使能走上几步也迟早要倾覆的!
kpF")0qr
>4I,9TO
附欧阳修《朋党论》
>fZ N?>`
p@B/S(Xi
8+}yf.`
]0[Gc \h}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喂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0}LBnV
<jt_<p +
>WYiOXYv
p2m@0ou
(RXOv"''=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 ..
~rnbuIh
C8^h`B9z&I
未注册仅能浏览
部分内容
,查看
全部内容及附件
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共
条评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