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RFIC 射频集成电路
>
RFIC杂谈版
>
多线程技术在后45nm时代遭遇挑战
发帖
回复
2700
阅读
9
回复
[
转载
]
多线程技术在后45nm时代遭遇挑战
离线
wudawolf
智者不锐,慧者不傲。
UID :7362
注册:
2008-01-09
登录:
2025-09-27
发帖:
3709
等级:
荣誉管理员
0楼
发表于: 2008-08-13 05:04:12
EDA供应商试图通过在工具中增加多线程功能来应对多内核IC设计挑战。但是,业内人士在最近于美国加州阿纳海姆举行的设计自动化会议(DAC)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多线程技术真的是高效发挥多内核系统性能的最佳方法吗?
@U)'UrNr~
%,^7J;
“线程是死的。”Gary Smith ED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Gary Smith断言,“它只是一个短期解决方案,无法解决长期性问题。”
a_ P[J8j
U%4g:s
在45nm节点,越来越多的设计达到并超过1亿门的规模。这些设计超出了目前IC CAD工具的能力,迫使EDA供应商去开发具有并行处理功能的产品。
.$yw;go3
V":BAn
直到现在,并行处理功能还一直依赖于线程技术。然而,线程技术在4个处理器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它的极限,因此EDA供应商必须拿出新的方法来解决45nm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GWhZ Mj
oY]VP+b!
“线程只能给你两到三年的缓冲时间。”Smith表示,“基于库或模型的并发技术是最好的中期方法。”
w(yU\ N
j\vK`.z
即便如此,参加DAC的EDA供应商们还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较为细致的未来多线程技术图。
-3V~YhG
bXW)n<y
“我们在时序分析领域还没有看到多线程技术的极限。”EDA新创企业Extreme DA公司营销顾问Graham Bell表示,“我们发现3或4个处理线程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虽然在超过4个线程时会遇到困难,但问题不大。”
:b>|U"ux
9,Mp/.T" \
借助其多线程静态和统计时序分析器GoldTime,Extreme DA公司开始应用一种基于ThreadWave(一种网表分割算法)的细颗粒多线程技术。“由于采用了独立的架构,因此这种方法的存储器占位面积非常小。”Bell指出,“我们不认为多线程技术已经到了末路。”
EK'&S=]
ZMe| fn
对于采用细颗粒并行设计的应用来说,多线程是充分发挥多内核性能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法国模拟与验证工程(EVE)公司CEO Luc Burgun表示。“另一方面,基于多线程的程序也可能很难调试。”他介绍,“这是因为它们打破了软件固有的顺序执行特性,很容易导致不确定的行为并产生大量问题。”
</%H 'V@
{, |"Rpd
据Burgun介绍,多进程(multiprocess)仍是最方便最安全的多内核开发方式。他希望由业内的并行计算专家牵头组成一些兴趣小组来推进多内核编程。“从这个角度来看,Cuda(Nvidia开发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似乎很有前途。”Burgun表示。
79V5{2Y*U
d#*5U9\z
Imperas有限公司总裁兼CEO Simon Davidmann表达了同样的信息。“多线程并不是开发多内核资源的最佳方式。”他表示,“但在某些场合它的表现还算不错,当然在仿真领域多线程有很多问题。”
sV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