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註 冊
论坛
微波仿真网
注册
登录论坛可查看更多信息
微波仿真论坛
>
ANSYS 电磁仿真专区
>
HFSS
>
视角 | 未来已来,5G时代的仿真技术挑战与突 ..
发帖
回复
686
阅读
0
回复
[
转载
]
视角 | 未来已来,5G时代的仿真技术挑战与突破
离线
amy_wang
微信号:18010874378欢迎加入!
UID :115421
注册:
2015-03-18
登录:
2025-09-30
发帖:
3618
等级:
值班管理员
0楼
发表于: 2020-08-16 15:16:01
视角 | 未来已来,5G时代的仿真技术挑战与突破
(CdJ;-@D
原创 e-works 王聪 Ansys
}q% jO
&]P"48NT
* 本文原刊登于智能制造媒体咨询研究机构e-works:《未来已来,5G时代的仿真技术挑战与突破》
.'|mY$U~]
g(/{.%\k
在推进5G应用落地的过程中,高速率、低延时、大带宽的5G技术特性也带来了产品在芯片设计与封装、PCB板图设计以及天线基站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
\dRzS@l
0YzsA#yv
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5G被认为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商用一年来,我国5G部署不断加快,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与此同时,5G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超过3.5万亿元。
^P`NMSw
,;_rIO"
在推进5G应用落地的过程中,高速率、低延时、大带宽的5G技术特性也带来了产品在芯片设计与封装、PCB板图设计以及天线基站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特别是在工程仿真环节,针对5G的大规模MIMO(多进多出)和波束控制要求使天线阵列仿真系统性大幅度增加;更高性能、更小尺寸的芯片设计要求使每个封装中包含高密度介质,这给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热管理、电子可靠性都带来了挑战;更不用说基于5G的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复杂场景下,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连接、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使整个仿真过程变得错综复杂。
ha*X6R
8|O=/m ^]
为了帮助企业加速数字创新进程,推进5G应用落地,e-works专访到Ansys射频产品高级产品经理Shawn Carpenter,Shawn就5G阵列天线的电磁场仿真、5G高速信号和电源完整性相关的EMI(电磁干扰)/EMC(电磁兼容性)分析、5G复杂场景下的电磁仿真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为企业简化设计仿真流程,加快5G创新技术投入市场带来了思考与借鉴。
i S%
/X4yB"J>
变革——从了解5G开始
VFv9Q2/.
经历过去一年声势浩大的铺垫后,2020年被认为是5G技术落地和普及的关键一年。在Shawn看来,5G技术包含了一系列强化系统级功能的重大变革,这些变化主要包括:
5|ic3
更高的带宽(以10倍至100倍的更快速率提供多达1000倍的数据);
CqqXVF3
较低的网络响应延迟(比4G快5至10倍);
*'D=1{WZ!
连接的设备数量大大增加(增加了10到100倍);
*E:x E/M!2
更高的网络可靠性(99.99%到99.999%的可靠性)
qM%O
!;%y$$gxh
在这些变革的影响下,5G正在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变我们一贯所熟知的生活工作方式。例如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了5G交互式感知的支持,车辆就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反馈。自动驾驶里的很多场景,如自动超车、协作式避碰、车辆编队等,对移动网络的可靠性和延时性有较高要求,这在5G技术支持下都能得到保证。
x#VyQ[ok
zZ%DtxUoU.
图片:11.png
A\K,_&x1Z
GCT@o!
5G时代下无处不在的仿真
s]U4B<q
)QmGsU}?
在智慧教育领域,随着智慧教室、互动教学等方式逐渐兴起,电子大屏、互动终端、VR终端、移动录播等设备在智慧教室广泛应用,这不仅需要网络能够接入更多类型的终端设备,更意味着要通过5G对不断增加的高并发、大带宽、低延时和多业务的并行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C/Cx54
^[k0k(_
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将数百或数千个传感器和控件分布在智能工厂中,并将其通过5G连接到中央云管理系统,可以为包括移动办公、物流供应、安全生产、智能控制等提供全方位的运营革新,进而加快生产流程的节奏和优化速度,推动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ZmV
~e P
然而,在推动5G应用落地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工程仿真问题也不断涌现。面对5G时代下的高速率、低延时、大带宽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电子组件、设备和基础设施设计模式,找出在极端环境下高效运行和互通互连的方式。出于高密度基站阵列天线的大规模MIMO和波束控制要求,基站复杂度和天线元件数量都会大幅度增加。由于增加了波束成形功能,手持设备的一致性测试和认证也将变得更加耗时且成本更高,企业必须评估每个设备可能的辐射束位置,以确保合规性要求。
! ja[4.
WwuZ(>|
移动通信——首当其冲的5G天线设计与仿真
No) m/17y
从1976年第一代通信技术面世以来,我们见证了从只能使用1G网络语音通讯到5G多媒体4K高清直播的历史变迁。这其中,天线技术无疑是移动通信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全向天线、定向天线、双极化天线、多极化天线、多频段天线、MIMO天线到现在的大规模阵列天线,天线技术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在“从芯出发,精彩无线——带你看懂5G研发中的仿真技术”行业大讲堂上,Ansys高频应用工程师罗辉介绍天线技术的演进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JqEW=5
N{8"s&